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3月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巾帼本色 巾帼本色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巾帼本色

 

王冰:火线入党,一技在身驱病魔

王冰,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西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迅速反应、果断处置,战“疫”前线,她用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的治疗,救助轻症患者,使重症患者转危为安。火线入党的她,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信仰的力量。

2月1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王冰作为医疗队的优秀队员,在武汉一线火线入党,被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王冰就暗下决心,如果有需要,她一定率先上“战场”。不久,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首批驰援武汉队员,她如愿以偿。

大年初一,王冰随国家中医医疗队到达武汉,并迅速进驻金银潭医院南一楼病区,该区收治的多数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这里也是王冰所在医疗队的主战场。

“我们全面接管病房时,当地医护人员已经在此奋战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作为生力军,作为中医‘国家队’,此时援手责无旁贷。”王冰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身为一名中医医师,她坚信中医在抗击疫情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令王冰自豪的,是此次驰援武汉,她与医疗队其他队员一起,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的治疗方法救治患者,努力截断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的病程,使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我的职责,是以我的专业知识作为武器,和队友们一起并肩作战,驱散病魔。”王冰总说,是战士就要冲锋!

“当我告诉患者们我来自北京,他们露出感激笑容时;当告诉患者复查结果好转,准备择期出院,他们大松一口气时;当我看到一个个胸部CT上的大片阴影在治疗后变得正常时;当查房结束准备走出隔离病房,听见身后那一声声由衷的‘谢谢’时……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武汉共同抗疫的同事常亲切地称王冰为“妹妹”,因为她就像一个小妹妹一样,经常体贴地照顾着别人,危急关头总是冲在前头的那一位。

在西苑医院的同事们眼里,王冰从事临床工作15年来,“工作兢兢业业,医疗质量过硬,业务水平突出,对病人细心周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

王冰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优异表现被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后,一如既往在金银潭医院自己的“战场”专心工作。她每次查房都会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病情,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用爱心和医术为患者搭建起生命之桥。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刘宇航:接力出征,长大后就成了你

刘宇航,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护士

17年前,母亲一线抗击非典;17年后,她接力奔赴战“疫”前线。为了同一份责任,她成为妈妈的样子,并为之竭尽全力,无怨无悔。在传承中坚守,这就是抗疫天使最美的样子。

2月2日原本是刘宇航和未婚夫选定的要登记结婚的好日子。但当这一天到来时,她却远在武汉战“疫”前线。

今年25岁的刘宇航是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在大家眼里,她性格开朗活泼,说话前总是一脸笑容,干起工作来一丝不苟,认真中带着一股子韧劲儿。

在她看来,自己的工作态度缘于母亲的教导。刘宇航的母亲刘德芬在北京一家社区医院疾控科工作,非典疫情暴发时,刘德芬作为一名护士也主动报名参与到一线非典抗疫中。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仍然坚守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线。

母女连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宇航一听说医院要组织志愿湖北医疗队,怀着“要像妈妈一样,成为最前线的战士”的信念,立刻报了名。

但对父母,刘宇航却选择了“先斩后奏”。临行前,她悄悄给母亲留下一封信,信中写道:“记得17年前,我9岁,还是个懵懂的小女孩,一场SARS肆虐了全球,当时妈妈你选择舍小家,为大家,把我托付给家里人,义无反顾地投入抗击非典的工作中。你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护士,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职责。现在病人需要我,我就要对病人负责。’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确定了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护士,我要成为妈妈这样的人。”

虽然是北京世纪坛医院团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位队员,但和前辈一样,上了前线的刘宇航,同样是无畏的战士。

“我已经完全适应了。”刘宇航直言,起初自己也有一点儿忐忑,因为被感染的患者难免情绪焦躁甚至恐惧,让他们的情绪平稳下来,是一名护士必须尽到的职责,但她总担心自己安抚不好患者的情绪。不过随着接诊量的不断增长,起初的不安逐渐消失了。“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好了。”

“一切行动听指挥,做好每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输液、补水、测量体温……这些流程对于一名急诊科护士来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我感觉只是把北京的急诊室搬到了武汉。”说起自己的工作,刘宇航总是轻描淡写。然而,戴着层层防护装备进行护理工作,也让刘宇航的脸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如今,刘宇航已经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急诊室奋战一个多月了。“每当换上护士服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说,自己深切感受到了,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突如其来的打响,到“抗战”一线去,是每一名医护人员的心声。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韵曦)

佘沙:多次请战,只因我是汶川人

佘沙,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护士

誓言无声。“5·12”汶川大地震时,她是受援者;如今武汉战“疫”,她成为驰援者。她将感恩化作行动,让爱在不断接续中放大力量,温暖着更多生命。

今年24岁的“汶川女孩”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护士,也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四川省第三批赴鄂医疗队里最年轻的护士。

12年前“5·12”汶川大地震,佘沙的家乡汶川县漩口镇受灾严重,当时年仅12岁的她目睹了来自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的无私援助。

12年后,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武汉,参与一线战“疫”。

“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汶川县漩口镇上小学五年级。记得那天,学校大楼垮塌,同学受伤倒地,附近山上的房子全部滚下来,整个镇子受灾严重,一片狼藉。”佘沙回忆,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天,部队、军医便第一时间赶到了镇上,开展救援。

当时,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纷纷涌入,全国各地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受这段经历影响,佘沙立志长大要做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做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从四川省护理职业学院毕业后,佘沙便进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护士。

1月23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组派医疗团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肺炎”的通知。佘沙看到后,第一时间报名请战。但由于第一批救援队医院选派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她未能前往。

1月25日,医院再次发布召集第二批医疗队成员的通知。她第一时间给护士长发了一条长长的微信,主动报名请战。她的理由是:“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复肯定快。”“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的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我也是受到过帮助的人。”

一席简短朴实的话语,看到的是这位“汶川女孩”懂得感恩的心。

“我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今天我是支援者,是感恩者!”2月2日,经过连续多次请战,余沙终于如愿随四川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来到了武汉,成为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去武汉的决定起初只告诉了哥哥。“这几天网上看到各种逆行,打心里佩服他们,但想到这群人里可能出现自己的妹妹,就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余沙的哥哥起初听到妹妹决定去武汉的消息很吃惊,但还是为妹妹的觉悟和行动点赞。

来到武汉后,佘沙和同伴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这所重症定点医院,佘沙负责协助总务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工作。每天清晨7点,她就开始跑上跑下,给各个病区核对分发药品和设备,工作仔细而迅速。她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守门员,她要为大家把好门、守好关。一线战“疫”期间,她还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现已被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委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

“很多人都帮助过我们,需要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肯定义无反顾!”佘沙将感恩化作挺身而出的行动,让爱的传递温暖更多生命。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田珊檑)

宋彩萍:争分夺秒,

军人本色打冲锋

宋彩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肩头有责任,心中有大爱。从金银潭到火神山,她用专业和爱心救治护理患者,再次彰显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榜样力量。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宋彩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她曾多次参加医疗救护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烈性传染病防护经验。

2020年1月24日,宋彩萍临危受命,奔赴武汉抗疫。从农历除夕夜紧急驰援武汉至今,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的她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第一时间救治病人、如何确保医护人员安全,交接病房、划分病区、设置通道、紧急筹措急用药品和防护用品……一项项工作忙得她常常不知不觉就是一个通宵。尽管是通宵达旦地工作,但是第二天她精神依旧饱满,被战友们敬佩地称为“永动机”。对此,她语气坚定地说:“这是在跟疫魔打仗,必须争分夺秒。”

当她知道地方医护人员不幸染病的消息,她在心里暗自发誓:“既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也要保证不让一名医务人员掉队。”有着丰富护理经验的她,强调细节就是生活。为此,她对战友们反复讲解穿戴防护装备的要领,反复检查穿戴是否符合要求,自己还要亲自把战友们每一个穿戴防护装备的细节又仔细看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宋彩萍始终把患者当亲人,想方设法营造家一样的氛围。“红区”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所在的高危污染区,在这里宋彩萍带着护理人员让“红区”更加温馨。在一次查房中,当得知有位患者胃口不太好,加上牙齿也不好,感觉病房的饭菜不好咀嚼后,宋彩萍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多做一些柔软易消化的饭食,深得“红区”老年患者的好评。

在这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宋彩萍却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每一位患者,每当遇到患者对她竖起大拇指,露出真诚的微笑时,宋彩萍感到,还有什么比患者的信任更让人幸福呢?

2月2日,陆军党委给除夕夜紧急驰援武汉的6名医疗队员记功。其中,宋彩萍荣立二等功。但是,在宋彩萍的心里却是“人民健康,才是最大的军功章。”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陈姝)

陈静:“硬核”担当,目标只为“零感染”

陈静,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

做事果断、雷厉风行,被称为火神山医院的“硬核”护士长。守护病患,守护同事,高度的责任心只化作一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尽自己的责任。”

“每天讲2遍不够,我就讲200遍!”“护目镜必须戴好!”“洗手后必须戴手套!”……这些话被她经常挂在嘴边,她就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陈静。

连陈静自己也没想到会以“硬核护士长”名字登上网络热搜排行榜。面对疫情的肆无忌惮,陈静总是强调:“打胜仗、零感染是我们的目标”。

1月24日,除夕,凌晨4点多,陈静接到1小时内要上报支援武汉的护士名单后,她首先把自己写了上去。这位已经有31年军龄的战士,每当出征紧急任务时,从来没有畏惧,总是迎难而上。

这一次,她又奔赴武汉抗“疫”,成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重症病房一科护士长。

在火神山医院重症病房,总能看到陈静忙碌的身影,她带领从全军各单位抽调组成的50名护士,一边安装设备,一边熟悉装备性能。凭着多年急救经验,陈静整理出1000余种药品、耗材、器材,从仓库“蚂蚁搬家”一样,迅速转运到位……被战友称为“ICU大管家”。

多次出征救援的她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贴身照顾病人、为病人做测试、脱戴呼吸机、清理病人污物等每一个护理环节的操作,陈静总是说,这些操作先让她一个人来完成,把危险先留给自己,身边一起奋战的护士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更多的是感动。

感动的不只是身边的战友,还有陈静护理的患者们。一次,她为患者清理口腔痰瘀时,患者突然猛烈咳嗽,痰液溅在了陈静的防护面具上。她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适,而是继续耐心地为患者仔细清理污物。还有一次,在给患者喂饭时,病人突然呕吐起来,陈静一边安抚一边拿出床下的脸盆,倒上温水,一点点为患者擦拭干净。那位患者尽管很虚弱,但依然伸出大拇指点赞。

重症监护室里,多数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脏、累、急、难、杂,苦了在一线的护士们。穿上防护服后,陈静也会感觉不舒服,但是在她的心中一直有着这样的信念,“我不一定做尖兵,但我决不会当逃兵。如果连我都害怕,那谁来救患者?”

“微笑有多美,明天就多美”是陈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然看不见她脸上的微笑,但是患者却透过她的眼神读到了温暖和爱。患者忘不了她的微笑,医护人员忘不了她的“唠叨”,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担当、敢于冲锋一线的陈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陈姝 张明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