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2月2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要闻 要闻导读 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巾帼力量 明确要求保障妇女就业权益 新冠肺炎治愈者: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定制”专列助力返岗 一张“防疫图”背后的凡人抗疫故事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冠肺炎治愈者: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内部的床位

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武汉战疫报道组

10多天后,素爱整洁的杨宁,终于洗了第一次热水澡。

“洗了1个小时。”她说,终于等到可以天天洗澡的日子。

2月19日,作为泰康同济(武汉)医院首批痊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杨宁说,自己已足够幸运。

这一天,和其他12位治愈者一起,在包裹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引导下,只戴了口罩的她,渐渐把那片象征着感染的“红区”抛在脑后,回归远离病毒的“绿区”。

发病

躺在病床上时,除了配合治疗,杨宁一直努力回忆每一个细节,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时候感染上病毒的?”

来自孝感的她,却在武汉接受治疗,源于“任性了一下”。

1月21日,杨宁随团从武汉出发,飞往柬埔寨旅游。

“走之前,家里人都在劝我,别去了。”想起自己的“小执着”,杨宁觉得“特别后悔”。本来抱着小憧憬的旅游,也没有太多“岁月静好”。

杨宁记得,那位柬埔寨导游,戴着口罩,隔着几米远对大家说了“眼下的选择”——一是滞留柬埔寨,等疫情结束再回国;二是飞去中国其他省份。

但大家的选择出奇地一致——回家,回武汉。

1月26日,杨宁回到了已封城3日的武汉。

所有的出城方式都已关闭,她选择借住在亲戚家。

2月8日,杨宁的一阵咳嗽,所有人立刻紧张起来,更让大家不敢靠近的,还有已隐隐发作的低烧。

这些症状,让杨宁也一下子“有了最坏的打算”。

此时,她已得知,此前一起出国的团友,已经有好几个出现发烧症状。

立刻赶去社区医院拍CT,结果显示,杨宁的肺部已呈毛玻璃状。

听着医生皱着眉头,说出“可能是感染病毒了”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跳’到角落里。”她说,自己不想传染给别人。

这一天,武汉通报的确诊病例已达13603例。

认定自己“没有资格哭”的杨宁,不断告诉自己,必须冷静、寻求援助,这是一场一个人的“硬仗”。

入院

拿到诊断书,已经上网搜索过流程的杨宁,接连拨打了社区、疾控中心、市长热线、110等每一个可以呈报自己病情的电话,目的只有一个——“先保证自己能登记上”。

一通热线打完,她开始打电话抚慰在孝感的家人,“就是告诉他们,不要担心。”并按着自己从新闻里看到的术语告诉家人,“我这个是轻症。”

为了不连累亲戚,只拿了1床被子、1个水壶以及旅游行李,杨宁去了社区医院大厅,她想通过在这里席地而睡,用最快的速度等到那张稀缺的床位。

回想起睡在大庭广众之下,又冷又饿的两天,杨宁至今感激,“是志愿者送来了一些吃的。”

2月10日,杨宁终于等到电话通知——泰康同济(武汉)医院轻症病房有床位,可以入院治疗。

一件生活用品都没有,杨宁“赤手空拳”住进了医院,在大厅和走廊都布满临时床位的病区里,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床位。

与她预想不太一样的是,“进去以后发现,医院给每个患者都准备了牙膏、牙刷、毛巾这些必需品,还准备了一件冲锋衣。”

这些意料之外的生活用品,让杨宁觉得温暖不少,更让她渐渐恢复平静的,是医生做出的判断——轻度感染。

这意味着,只要合理用药,养护身体,她治愈出院的希望就很大。

住院

“医护人员是真的、真的非常辛苦。”说起那群来自军队的白衣战士们,杨宁的语气陡然加重。

从2月14日起,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承担该院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

“他们穿着那么厚的防护服,每天给我们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一丝不苟,我非常非常感谢他们。其实也没说上几句话,因为他们太忙了,忙着照顾每一位病人。”

杨宁的手机里,记录了自己的住院伙食。早餐有粥、面包、馒头、咸菜……午餐有青菜、鸡蛋、虾,米饭……

“很注意荤素搭配,每天都会按时发放到我们床头。”杨宁说。

治疗一段时间后,杨宁的病情逐步稳定,不再需要用药。医生又开了维C泡腾片,让她每天吃一片,补充维生素C。

“我觉得,这个病就是考验抵抗力和心态。”作为一名老师,擅长总结是杨宁的职业本能。她说,自己的经验,一是除了医院例行测体温外,自己也要备一个体温计,天天测量腋下温度,掌握身体状态;二是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对治好有信心;三是要多喝水、多排尿。

更让杨宁明确的是,那些每天可见的医护人员和病友让她明白,这场与新冠肺炎的战斗,并不是她一个人独自面对。

治愈

2月18日起,随着两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医护人员联合查房、评估病情后,杨宁被判定——符合治愈出院标准。

2月19日,10多天来,杨宁第一次不用等中午的“病号饭”,和其他12位治愈者一起,迎着明媚的阳光走了出来。

对每一个祝她好运的医护人员,杨宁都是90度的弯腰鞠躬,可她依然觉得,“这远远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

因为害怕已经被病毒污染,杨宁把随身携带的所有东西都扔进了垃圾箱,包括她本来准备带着去柬埔寨“臭美”的衣服和一整套化妆品。

“这断舍离,估计损失了好几千元。”她笑了笑,然后又坚定地说,等回了家,现在穿身上的衣服“也要扔了,扔掉所有的‘晦气’”。

因为封城,还需要继续隔离的杨宁,得在武汉的一家酒店继续等待。

进门后的第一件事,她给朝夕相处了近10天的医生,发去一条短信——“感谢你!这里的宾馆卫生干净,接下来14天我会安心隔离,谢谢你!谢谢党!”

让她有些意外的是,6个小时后,医生回复了——“还好吧?冷不冷?晚饭有没有给你送?差不差生活用品?”最后还不忘补上一句,“有问题就再说啊。”

与新冠病毒共存的经历,被杨宁定义为“劫后余生”。她说,自己有了更多“体察平淡生活中幸福的能力”。

“好好工作,锻炼身体,孝敬父母,其他的顺其自然”成为这位女老师的顿悟。

现在,她只想疫情赶快结束。

“1个月没见,我的妈妈想女儿了。我的两个孩子,也想妈妈了。”杨宁说。

(应受访者要求,杨宁为化名)

(采写:王长路 刘丽君 徐旭 袁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