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做记录是郭梦冉的一线常态。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韩亚聪
2月12日,是郭梦冉抵达武汉的第18天。
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区院区忙碌间隙,这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的护士,写下无尽牵挂和满满能量。
18天前的依依不舍和坚定信心历历在目——
与亲人离别,尽管已在头脑中预演了几十遍,但那一时刻真正到来时,郭梦冉还是忍不住落泪。
可作为医务工作者,她知道,驰援湖北“命令已下,必须一往无前”,这是责任也是使命。
那一天是1月25日,大年初一,与她同行的还有来自北京各个医院的近千名“同行人”。
身在武汉的郭梦冉,在手机记事本里写下一篇篇战“疫”日记。字里行间,有对家的牵挂,更有与病毒抗争的必胜信念。
“大灾面前,总要有人站出来,何况我是一名党员,我必须一往无前,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完成任务,只盼平安再相聚。”1月25日,郭梦冉在记事本上写到。
“梦冉之前一直没有跟我说她要去武汉,走的那天才知道,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我支持女儿工作。”妈妈韩石莲说。
在这位延庆区盆窑村妇联主席的心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该在这个时候冲上去,“做母亲的就是希望她注意安全,平安归来!”
1月26日,郭梦冉随医疗队入住武汉的酒店时,已近凌晨一点。第二天,她和其他队员们一起参加了正式培训。
“来到这里,心里顿时踏实了。很多人问我,你害怕吗?我说我害怕家人的担心,但不害怕牺牲。”郭梦冉说,武汉这里的医护已经进入疲惫期,所以我们来了。
没有为吃穿用度发愁,国家、医院给了充足的后勤保障,这让郭梦冉心里一块石头瞬间落地。“白天接受培训,我们至少要上好子弹才能上战场,不能成为盲目的工作者和牺牲者。”她说,唯有严格的培训,反复的练习,才能治病救人、安全回家。
“我们会视所有人为确诊对象,做好双向防护,保护自己和他人,不给自己找麻烦,也别给其他人添堵。”郭梦冉总结自己的心得,并用在工作上。
2月4日,立春。
“从北京离家已有十多天了,我没有害怕、畏惧、恐慌。”在这个春天来临的夜里,郭梦冉有点想家了。
远隔千里,视频聊天将两头的思念相牵。
“我孩子小名叫快快,我只希望他快快乐乐。平时孩子爸爸没时间教育孩子,这次一定要好好陪一下孩子。”郭梦冉说。
在疫区工作虽然比往常风险更大,但投入工作后,一项项操作、一个个病人、一圈圈巡视,让她常常忙得忘了时间。
“我们不仅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扎针输液,也要为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照顾,还要为焦虑的患者做一些心理疏导,来平复他们不安的情绪。”郭梦冉“盘点”着自己的工作日常。
郭梦冉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她所在的护理团队目前有100人,实行6小时排班制,连续工作几小时后,不知不觉已汗流浃背,全身湿透。“但大家没有怨言,因为穿上防护服不仅是为了安全,更是为了更好完成使命。”
“你们辛苦了!”这句平时很简单的话,也成为重要的精神支撑。
“每当酒店工作人员和接送我们的司机这样对我们说,我都感觉武汉人很热情,心里暖暖的。”郭梦冉说,电暖气、暖手宝、棉大衣、保暖秋衣、护手霜、酸奶……武汉“亲人们”的关心和细心,被队员们珍藏在心间。
夜里,郭梦冉躺在床上,时常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好像在提醒她:这个城市还在生病,它仍需要不断的治疗。
郭梦冉给自己立下“军令状”——在武汉工作的每一天,都要付出自己能做的、应该做的和可以做的事情,“要乘风破浪,更要归来如往,相信我们的春天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