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2月13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美·什刹海 再续一个微信群的故事 忧虑的,感动的 送你一束花 等着我 古风今韵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忧虑的,感动的

这本应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这本应是一年中最盼望的假期,但是为了你我他构成的整个社会,他们离妻(夫)别子,义无反顾地逆行而往,冲向病房,与疫魔贴身搏斗。此时此刻,他们就是勇敢无畏的战士,是全社会最可爱的人。

■ 朱钦芦

临近春节时,过年的气氛变浓了。媒体平台上春运消息频频发布,春晚和各类文艺节目的预告出来了,城市的交通变通畅了…… 我家的过节安排也定了:除夕夜到老岳母家团圆,陪她看春晚节目;初一上午在家补觉休息,下午去电影院看电影;初二去大兴新机场参观;初三有朋友来家…… 在家里智能音箱播出的《春节序曲》营造的气氛下,一家子对即将到来的节日充满了期待。

忽然,欢乐的心情被压城而来的“乌云”给罩住了,过节的情绪瞬间转换成了忧虑模式。其实我一直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这事儿。去年年底我在朋友圈转发武汉发现七例不明原因肺炎的官方消息时,还在转发导语上写了句刻意回避了主语的话:会是卷土重来吗?心里确有些担心会再发生一次像sars那样的灾难。而没想到,这个叫作新型冠状病毒的妖孽竟会趁春节到来之机,借着上亿的流动人群,迅速地在全国掀起了邪风恶浪。得!把要来拜年的朋友推了,向要去拜访的朋友告罪了,机场和电影院都不去了,在家待着吧,好在儿子在节前为我们换了一台大彩电。随后的日子里,天天在家看书看电视,只在夜色里戴着口罩出门,沿着小区的道路走几圈。但随着来势汹汹的疫情发展,我惊骇地意识到,原来安排好的出国旅游要黄了,计划的春季出行、聚会恐怕也要泡汤了!十四亿人口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一时间仿佛都被妖魔给“定”住了。在未来的不短的时间里,我们可能都将不得不生活在这疫魔的阴影里。

在我的记忆中,还没有一个春节过得像今年这样闹心。

闹心的不仅是对疫病传染的担心,还来自那些嫌天下不乱的谣言。一会儿说多少疫区的人跑到了你家附近的区域,一会儿又说连德高望重的钟南山也被传染了…… 那天,某个群里一个前同事又在发些不靠谱的消息,说某钟点飞机要在城市上空撒药云云,我实在忍不住怼了他一句:国家遇上这么大事,我们帮不上忙就别添乱了!那些造谣的人固然可恨,而那些传谣的人连一些低级的谣言也信,可悲啊。我鉴别是不是靠谱信息的做法很简单:重大的信息政府一定会告诉公众。而那些既无作者名也无公众号的“白条消息”——它连名都不敢留,你还敢信啊?

谣言最大的邪恶是制造恐慌,误导公众,其杀伤力往往比传染病本身还可怕。我记得年轻时看过的一部电影《卡桑德拉大桥》:在对某种病毒传染的恐慌情绪下,火车里的乘客和当局都采取了极端的对抗手段,最后导致了那列火车上的绝大多数人死于非命。而其时,病毒学家们已经发现了针对这个病毒的有效手段,事情本可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恐慌导致的群体性灾难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在公共场合,一句谣言就可以导致踩踏等大规模伤害的发生。想起非典期间,一句“碘盐可以抗非典”的谣言,让多少超市人潮汹涌,货柜扫空,影响了市场供应和千家万户的厨房生活!所以,我认为不信谣、不传谣,是普通人在当下能做的一等善事。

不过,闹心也不是我在这个假期中唯一的情绪体验。当看到医务人员们一个个签名、摁手印的申请书,当看到除夕的寒夜中一支支在机场集结的医疗队伍,当看到秀丽的女医生脱下头罩后露出的血印脸庞,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本应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这本应是一年中最盼望的假期,但是为了你我他构成的整个社会,他们离妻(夫)别子,义无反顾地逆行而往,冲向病房,与疫魔贴身搏斗。此时此刻,他们就是勇敢无畏的战士,是全社会最可爱的人。

比起这些冲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的日常生活依然是舒适的。虽然囿于小区居室,毕竟我们有吃有喝有电视有网络,而且只要你没有被传染,仍然拥有相当的自由度。但是我知道,如果要防止疫情传播,个人的自由必须要做出必要的牺牲,这是为他人为社会好,也是为自己好。如果说我们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能有什么对社会贡献的途径,最便捷也最有效的就是在家待着,让病毒没有机会播撒开来。

不,也许还有其他的贡献途径。一阵亲人群里的红包雨后,大姐告诉我,她正上高中的外孙女把抢得的红包立即通过一个公益组织捐给疫区了。同事玉琪说:她刚上小学不久的孙女获得了武汉市慈善总会的捐款证书——小小年纪的她把自己攒的1000元捐了出去。朋友晓安说,她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女儿通过北美医疗物资捐赠渠道购买了医用防护服进行捐赠。过去老觉得这些新生代娇气、自我、不大关心别人,没想到关键时候他们不含糊。我得对他们刮目相看,为他们点赞,也得找找自己表达爱心的渠道。

我太太的一个闺蜜是北京一所医院里的大夫。非典发生期间,作为科主任的她在封闭的医院里参与了对非典病人的日夜救治。在此期间,她写下了非常宝贵的日记,并发表在那年我们的杂志上。前些天我太太告诉我,这个闺蜜让我帮着找找当年她发表的这些日记。我在旧杂志堆里翻了半天,一篇篇当年抗击非典时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这些文章内容串联起来,就是当初抗击非典战役的清晰过程:发现病毒——初控无效——病毒肆虐——谣言四起——公众恐慌——政府强力部署和组织——公众配合和支持——医务人员忘我的救治——受感染人员数字从高峰走向零。尽管我们现在还面对着每天令人揪心的确诊数字,但是我相信这场战“疫”会取得最终胜利。

坚持住啊,同胞们!生活定将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