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风明 常珍珍
日前,笔者来到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石坡乡南平头坞村的红星桑蚕刺绣专业合作社,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挂屏、立屏映入眼帘,屋子中间摆放着一张绣花桌子,两名农村妇女正在丝绸上飞针走线。
红星桑蚕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名叫郭彦令,原是南平头坞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经过十多年的拼搏,不仅自己富裕了,还成为农家姐妹们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郭彦令从小喜欢刺绣,高中毕业后就想着自己能开一个刺绣店,挣钱改善家里的生活,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和场地。2005年,在包村干部和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她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在村里开了一个刺绣店,制作、销售刺绣作品。但由于技术一般和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最初一年,她绣出的产品总是卖不动,收入也很微薄。
为了提升绣品质量,郭彦令外出拜师求教,虚心学习当地的潞绣传统技艺(一种用潞绸丝线制作的绣品工艺),同时密切关注新潮的刺绣款式。很快,她的刺绣手艺和设计水平大幅提高,制作的绣品既有传统特色,又融入时尚元素,很受客户青睐。她的生意越来越好,有时候甚至应接不暇。
郭彦令创业成功后,村里和周边的许多姐妹纷纷找上门来学习取经,郭彦令不厌其烦地把自己的刺绣技术传授给她们。
2007年,郭彦令牵头成立了壶关县红星桑蚕刺绣专业合作社,带领妇女抱团发展,刺绣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合作社生产的刺绣产品年需求量也逐年增长。针对市场变化,郭彦令不仅在县城开设了实体专卖店,还开了网店,实现多渠道销售。目前,网上销量已占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前些天,一位河南游客在合作社买走了一件《旭日东升》挂屏,有2.2米长、1米宽,是两个绣娘用了两个多月时间绣出来的,卖了1万元哩。”郭彦令说,“今年旅游纪念品卖得不错,光20多元一双的刺绣鞋垫就已经卖了1000多双,80元一个的抱枕也卖了500多个了。”
她告诉笔者,合作社以太行山水、峡谷风情、花鸟虫鱼等为主题的大幅挂屏、立屏,针对旅游市场开发、生产的刺绣荷包、钱包、枕套、鞋垫、被面、靠垫等纪念品,均是纯手工绣制,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社员们制作的《清明上河图》《报春图》等精美绣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远销荷兰、德国等国家。
如今,合作社已拥有3个刺绣基地、50个刺绣作坊和2000多名专业绣女,人均年收入7500元。绣女的收入增加了,在家里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40多岁的绣女郭斌红说:“以前,农闲时我主要在家看看孩子,做做家务。自己绣个钱包、鞋垫,家里人还觉得是在浪费时间。现在我的绣品也能赚钱了,家里人对我另眼相看。丈夫特别支持我,经常嘱咐我干活戴手套,保护好手,不然手粗了,绣花时要挂线哩。”
在郭彦令和绣女们的努力下,曾经“养在深闺”的传统潞绣手工艺正慢慢回温,刺绣制品正进军国内国际市场。对传统刺绣未来的发展,郭彦令充满希望和信心:“我们还要努力,把长治潞绣这块金字招牌做大做强,让更多农村妇女通过刺绣产业走上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