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评论员 韩亚聪
“没人管”的孩子,正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政策的“温度”。近期,多地密集出台相关规定,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这意味着,这些“生活没有着落”的孩子,不再孤单地承受着“不该承受之重”。
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其实并不是看大多数人,而是看少数人——比如像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这样的群体——他们的权利有没有得到保障。
由于父母重残、重病、失联、服刑等原因,在我国约有50万名儿童就像“折翼的天使”一样,很早便失去了父母的庇护,缺少关爱和保障。
面对这群“等不起的孩子”,国家的行动传递出充满希望的信号。今年以来,民政部、全国妇联等12部门联合出台意见,要求通过五种方式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工作。近期,各地又密集出台规定进行落实。
这是暖心的制度保障,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满足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内的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了强力的举措来支撑,更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去规范。在各地出台的规定中,界定标准、保障标准、保障时限等方面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地区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到年满18周岁后终止,有的地区则规定“满18周岁仍在校就读的,可延续享受基本生活费补贴”。希望能够通过将标准统一,从而实现真正的普惠,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从强化基本生活保障到督促落实监护责任、从加强医疗康复保障到完善教育保障……面对这群“等不起的孩子”,如今,各地的“路线图”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具体化,而让“事实无人抚养”回归“真正有人抚养”,只寄希望于一个机构、一部法律来解决,显然是有些力不从心的。因此,真正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现“人生逆转”,还需要社会多方合力。
在落实生活补贴、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各地要通过不断整合,探索亲属抚养、机构托养、家庭寄养等立体化监护照料方式,引入第三机构进行专业化照料和关爱,建立长效联系、结对机制,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感受到像家人一样“不断线”的关怀……
其中,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就妇联而言,遍布城乡的妇联干部和妇联执委,对家庭、妇女和儿童有着最多的了解和最深的关切,通过社会动员、组织活动、情感关爱,完全能够在这些身处困境的儿童心里投下希望的光芒。
事实上,一直以来,各级妇联组织关爱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工作从未间断,一大批“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经常化、细心化、温馨化地在困境儿童身边散发爱的温度;一系列有情有趣有效的关爱活动,在润物无声中温暖着幼小心灵……来自“妈妈们”的爱,让孩子们在经历了无助和迷茫后,找到了“家”的感觉。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无助和渴望,我们曾心疼落泪,而今,在“国家行动”不断推动强化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爱的“包围”下,阳光和快乐将会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主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