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2月1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知·道 为维护妇女权利提供重要机制保障 解构秩序:朱莉·梅赫雷图的绘画 女医护人员情绪劳动与医患关系应对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构秩序:朱莉·梅赫雷图的绘画

《墨景(深邃的光)》

主持人:李黎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朱莉·梅赫雷图(Julie Mehretu)通常被视为“新抽象画家”,但她的绘画却与人们经验中的抽象画不同。我们知道,抽象绘画的典型特征就是无主题、非叙事,追求形式语言的纯粹性,而梅赫雷图的抽象画却反其道而行,她不但以图表的形式将具体物象加入画面,而且将后工业时代喧嚣的氛围,以一种充满了速度感的“笔法”呈现出来,漂浮、放射、炫动和运转的色块和线条刺破背景中精确的建筑与街景,从而在二维平面上建构起了复杂的多维空间。

梅赫雷图的绘画根植于她对身处世界的感受。她1970年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她7岁时全家移居美国。梅赫雷图1997年获得罗德岛设计学院艺术硕士学位。纷繁复杂、令人焦虑不安的都市空间给了她无尽的灵感,多元混杂的文化背景又使她获得了一种宏观的视域。她的作品几乎涉及抽象艺术的全部历史,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的影响清晰可见,康定斯基的抒情韵律,未来主义的运动感,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精神自动主义也成为构成其画面的重要元素。在她的新抽象画中,理性经营与激情挥洒重叠交织在一起,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立起带有个人传记性质的新的叙事关系。

梅赫雷图绘画的主题来源是城市及其建筑,尤其是21世纪密集、加速和压缩的城市环境。她的创作手段及所用媒介也不同于以往的抽象绘画,她先是在背景上描绘出不同视角下的建筑平面图、建筑效果图以及城市鸟瞰图等,多角度呈现立柱和门廊等建筑的等轴测图和横截面。在创作巨幅作品时,她干脆聘请熟练的绘图员绘制背景,并且这些线描背景往往成为构成其作品的大部分内容。然后,她在这种具有精准透视关系的图表之上,制作出像是由内力驱动的爆炸性的线条和色块,这些抽象符号从画面中央充满活力的核心发散开来,形成一股龙卷风般的视觉冲击力。技术并不是她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她也不怕陷入传统的“窠臼”,她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将传统形式与当代观念糅合在一起,具象与抽象在画面中相互碰撞,呈现出解构和碎片化的特征。

梅赫雷图的作品传达了时间、空间与场所的分隔和凝缩,她画中所有的建筑背景都以对所选择城市的深入了解为基础,她会认真研究当地的地图及历史图片,发掘那个公共空间曾发生过的抗议、占领和杀戮等冲突事件,她曾说过:“世上没有纯粹‘景观’这回事,真实的景观会因所发生过的事而变得政治化。”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她可以“肆无忌惮”地请他人来为自己的作品绘制背景,因为这些背景不仅仅是画面的背景,更是一个城市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是由她发现和呈现给观众的带有观念性的独特景观。而在这种景观之上的线条与色彩的“狂舞”,则表达了她对于动荡的政治氛围和密集的社交网络的一种抽象化的感受。这种抽象的社会政治叙事方式,挑战了以往对于抽象绘画的狭窄的文化解读,增强了其作品的广度与深度。

在近期创作中,梅赫雷图开始更多关注现实,她以世界各地的时事新闻图片为出发点,用photoshop软件对这些照片进行抽象化和数字化处理,运用丝网印刷技术将所得到的像素化的图像打印在巨大的画布上,她置身于自动升降脚手架上,在这种模糊隐晦的背景上添加手势绘画的笔触。她还与作曲家合作,彼此激发,探索音乐和绘画间的关系,双方“即兴发挥”的基础来自于爵士乐与抽象绘画所共有的流动性和自由度。

梅赫雷图的“新抽象绘画”,尤其是她的那些宏幅巨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的观展习惯。因为只有在远处观看才能看清作品的整体面目,但只看到整体显然无法领略经过数周和数月的半透明薄层堆积的细节,因此又必须近观,细细体味个中妙处。画面中有时多达四五层的层层叠加,构建起一个网络化的超现实世界,这也是现实世界中人与环境、人与体制、人与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分裂与共生关系的写照。

《熵(阅兵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