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1月2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儿女有别:中年子女养老孝道观比较研究 是什么让女人拿起枪? 《女性高层管理人员创新战略研究》 《前瞻后顾:21世纪女性诗歌赋活之道》 《流动模式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研究》 《残疾人就业与扶贫需求的性别差异》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什么让女人拿起枪?

——观《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有感

·阅读提示·

“2019俄罗斯电影展”日前在京举办,开幕影片为《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该片表达出对西方人道主义视角的反思,在视听语言的技术层面上尤为出色。而当苏联战争历史题材遇上性别叙事时,影片落入了父权文化与冷战意识形态的窠臼,并未超出当代电影文化的主流书写逻辑。

■ 陈亦水

2019年11月19日,为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中国电影博物馆(以下简称‘影博’)、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顺利举办“2019俄罗斯电影展”开幕式活动。本次影展为期6天,共有16场俄罗斯电影放映,类型涵盖战争、爱情、喜剧、科幻等题材,是通过电影艺术促进两国友好文化交流所举办的重要视听盛宴。

当天,影博放映了当代俄罗斯战争片、本次影展开幕影片《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以下简称<保卫战>)。该片由当代俄罗斯导演谢尔盖·莫克里茨基指导,讲述二战时期击毙309名德军的苏联传奇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的英雄事迹。

众所周知,随着世界政治波谲云诡的风云变幻,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那么,当代俄罗斯电影人究竟以何种文化立场重述苏联历史?而女性战斗英雄的性别话语,又是如何建构在战争叙事之中的呢?

疑问:是什么让她如此麻木

有意思的是,故事是以美国视角打开的,或者准确地说,以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安娜·罗斯福的角度进行论述的。

故事由罗斯福夫人在机场准备与柳德米拉重聚开始,她回忆起半个世纪前与柳德米拉初次见面的场景:二战间,美国政要接见各国战斗英雄,罗斯福夫人问柳德米拉战绩,后者面无表情地回答道,我杀死的不是人而是法西斯、我杀死了309个法西斯,立刻引起哗然。美国记者们咄咄逼问到“是什么让你如此麻木”“一个女人为什么成为杀人机器”等疑问,在眩晕的闪光灯下,影片才以插叙的方式从安娜·罗斯福转切入柳德米拉的视角。

这里,导演通过记者之口设置了一个“是什么让女人拿起枪?”的疑问句作开场,带领观众进入战斗英雄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的故事,是个颇具深意的开场,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来自西方人道主义的道德疑问,二是关于女性参战的性别疑问。

——但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必要性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如此鲜明地采用西方人道主义视角来质问反法西斯战争的合法性,这种疑问方式本身的合法性就比较存疑。回看电影史上的经典战争类型片,所谓人道主义的道德追问,仅适用于合法性存疑的战争,例如讲述朝韩兄弟情谊的韩国影片《太极旗飘扬》、“新好莱坞”时期反战片《现代启示录》,都旨在表现无义之战对人性的异化。

此外,《保卫战》中的柳德米拉还被塑造成为一名表情僵硬的苏联女战士,并且和轻松幽默的美国政客相比,整个严肃的苏联代表团都显得过于政治敏感且行为偏执,某种程度上也微妙地表露出冷战时期西方世界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刻板印象。

追忆:女战斗英雄的爱情记忆

“是什么让女人拿起枪?”疑问句第二层意思,便是和“女性”相关。更明确来说,是关于两性的爱情叙事。

影片在开始时重在表现学生时期的柳德米拉看似愉快的中产生活,例如与好友一起在海边晒太阳玩耍、喝啤酒聚会等等,直到一场门当户对的相亲见面,战争爆发了,柳德米拉拒绝了婚姻而决定奔赴战场。上战场后,柳德米拉的狙击传奇几乎是按照她在每一个阶段相处的军人男友爱情进行叙事的,后者都在关键时刻拯救过柳德米拉,甚至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最终在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前未婚夫军医将证件留给柳德米拉好让她乘船安全撤退,自己则选择了留守牺牲,谱写了又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一般而言,爱情战争叙事最能让人动容。但对于一个拥有确凿史实的传记战争故事而言,这样的爱情改编似乎过于浪漫。

从长官到同袍再到军医,似乎是苏联男性军人在“全线保障”并塑造了柳德米拉成功射杀309名德军的英雄传奇,这不仅削弱了故事里柳德米拉与德军重量级狙击手进行狙击战戏份的分量,也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柳德米拉身为一名反法西斯苏联士兵的战斗价值。

那么,难道只有爱情叙事才是讲述女性战争英雄的唯一方式吗?非得将女性置于两性爱情关系下才能进行叙事吗?或者说,女性如何可能独立地表述一场无关乎性别的人类战争经验呢?

和解:男人怎么还不拿起枪

不过,影片《保卫战》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和解了所谓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对峙立场,这方面的性别修辞确是成功的。

历史上,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的英雄事迹曾广为流传,她亲自到访美国号召当时持事不关己态度的美国人积极参展抵抗纳粹,成为二战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战斗明星。因而影片后面的剧情重点,即落在了柳德米拉如何在罗斯福夫人的帮助下说服美国人上战场的故事情节。

故事里,柳德米拉的男性长官要求她穿军装、采取强硬坚决的态度向美国人进行战争动员,罗斯福夫人则希望她穿上女装、展现女性感性一面打动美国民众。最后,柳德米拉迫于长官的压力穿上军装,但并未采用强硬态度,而是面向美国记者群只说了一句大意为“我杀死了309个德国人,而你们还要躲在我背后多久?”的反问句征服全场、收获掌声,影片也在此收场。

在依靠性别修辞所诠释的战争逻辑下,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实恰到好处。这句台词所暗含的深意是“女人都拿起枪了,男人怎么还不拿起枪”,巧妙回应了影片一开始所设置的追问“是什么让女人拿起枪”。而更重要的是,它既暂时搁置了历史上不同政治立场之间的争议,也逃避了创作者从影片开场时所制造出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与人道主义关怀冲突的价值观混乱,更意味着对于不同意识形态立场的暂时和解。

这或也是当代俄罗斯电影人在表述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苏德战场的历史逻辑时,所能表露出来的最大善意与智慧。

总之,影片《保卫战》作为一部战争类型片,除了剧情体量略显过于饱满外,在视听语言的技术层面上表现较为出色,堪称当代俄罗斯电影工业美学的杰作。而当苏联战争历史题材遇上性别叙事时,不免落入父权文化与冷战意识形态的窠臼,虽实属遗憾,但也是当代电影文化的主流书写逻辑。

“2019俄罗斯电影展”使我们接触到更多俄罗斯佳作、了解俄罗斯电影的文化逻辑,并思考当代中国战争电影性别叙事,是否在意识形态与性别叙事方面有所超越或者与众不同呢?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