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了人的现代化转变,观背村的华丽蝶变无疑是成功的。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村庄自己的振兴之路,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观背村的经验值得每个村庄借鉴。
■ 金勇
穿行在巷陌之间,在千年古村观背村采访的半天里,感觉时空随时在转换。
相传,东晋著名道学家、炼丹家、名医葛洪,曾炼丹于村庄附近的罗浮山一带,在山上的孤青峰下筑起一座孤青观,“道观背后的村子”便是“观背村”名字的由来。
跨越千年,当时代的年轮转到2015年,这座名字沾着仙气的村庄早已沦落为靠近惠州市的城中村,与各地的城中村一样,这里租住人员混乱,卫生脏乱差,随时面临被拆迁。这时,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整个村子的运势,他就是驻村第一书记陈湘。
至今,《观背村第一书记对父老乡亲的肺腑之言》仍被乡亲们贴在墙上。为什么要在村庄打造文化部落,他在信里解释说,“‘文化部落’的成员都是艺术家,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思维,若利用他们的智慧,在本村打造出一批别具一格的文化驿站,那该多好呀!”,谈到“文化部落”建成后的愿景,他内心的激情溢于言表:“如果支持艺术家进村,实际上在变相帮助和造福我们村,这些艺术家在我们村住下来,会从艺术的角度帮我们把房子打造维修好,让我们的孩子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成长,等同于从小就让他们开拓了视野,增加了学问……”
几年过去了,经过了一场文艺复兴的观背村,如今已有几十家“文化部落”落户。走在古色古香的小道上,2000平方米关于观背村历史、中华传统故事的公益画卷在墙上徐徐打开,文艺气息扑面而来。随意跨进一处“小时候客社”,院落地面上用白粉笔画出的几排格子,瞬间把我们拉入小时候放学就玩的“跳房子”场景。路边买到的糍粑萝卜包,让人不觉想起妈妈的味道。做国际装饰设计的米澜印象,把破落的民房改建成既古朴又时尚的雅舍,古与今、中与外,文化的融合营造出老房子别样的美。
有了越来越多文化部落的支撑,如今的观背村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丹丘小径溯胡六,石桥古观映村宅,桃花报红李花白,古榕羞涩诉情怀……”,这首观背村大人小孩都会唱的村歌,道出了全村人的幸福感。
比起外观的改变,这场文艺复兴带给村里更大的变化是人的现代化。当年被第一书记陈湘挂念的孩子们,早已在琴棋书画的环境里长大,个个温文尔雅。而另一个重要群体——村里妇女的变化,更令人惊喜。观背村世世代代住的都是客家人,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比较严重,自从发展起文化旅游,村妇联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村里的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明显,负责村容村貌治理的是妇女,负责向客人推荐村庄的是妇女,负责农家乐的还是妇女……过去见了客人就脸红的观背村妇女,如今能说能干、能唱能跳,主人翁意识爆棚,真正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半边天”。
在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了人的现代化转变,观背村的华丽蝶变无疑是成功的。成功的背后是陈湘对观背村特点的了如指掌,“地理位置优越,与县城接壤,房租便宜”;是他对惠州文化圈的熟悉,“很多协会当时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是他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的结果,为了实现成功嫁接,他给乡亲们苦口婆心地写了一封信,只怕大家事儿还没干起来就哄抬房价,把艺术家们吓跑。最终,在全村人的齐心协力下,观背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文艺复兴之路。
明年,我国将实现7亿农村贫困人口彻底脱贫的目标,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村庄自己的振兴之路,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观背村的经验值得每个村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