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华辉
霜降之后,渭北地区的田野已经被嫩黄翠绿的麦苗所覆盖。树上的叶子开始枯黄凋落,院子里和村外的路上都是农妇们晒的叶子,当柴火烧;果园里的苹果已被摘下,堆积在果园里或者院子里;屋前屋后的柿子在昼夜温差之下开始二次成熟,愈发甜软;田间地头成堆竖立的玉米秸秆在寒风吹动下瑟瑟发抖,时有野兔田鼠出没其中。村民们都歇了一年的工,午饭后聚集在街前巷后的阳光之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东南西北古往今来地闲聊。
这时节,人们把生活重心从田野里转移到了家里。匠人们也都闲了,家里要修补的家具得提前预约木匠,屋顶上破碎的瓦片和漏雨之处需要去邻村找瓦匠,女人们的锅碗瓢盆破损了需要等村里来了铁匠,老人们给自己置办棺椁需要木匠和画匠……
村里人的劳作规律,致使他们把一些重要的事情都放在入冬以后。一则因为农忙时节无暇顾及,一则是可以缓解入冬之后无事可做的无聊。在这些事情之中,结婚可以算是让整个村庄都忙碌起来的事情了。
说媒是在农忙时节见缝插针进行的。媒人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村中之间,像蜜蜂传播花粉一样将青年适婚男女的信息四处传播。青年男女第一次见面的地点往往选在庙会上和田野间的小路上。两人见面之后,彼此都很尴尬怯懦。一般都是男生强撑着胆儿找一些话题,在闲谈之中互相了解彼此的年龄和兴趣,倘若彼此印象不错,在媒人撮合期间,会相约一起去县城或者市区逛一逛,我们常常听到村妇们说,谁家的孩子第一次和女方见面,聊完之后两人直接去了县城,回来的时候给女方买了一身新衣服,置办了一套金银首饰。如此,这桩婚事便是男女双方都同意了。
然后便是要订婚了。订婚之前,男女双方要带着亲戚族人去彼此家里走访交流。男方到女方家里,俗称“送鞋面儿”,女方到男方家里,俗称“看屋”。“送鞋面儿”是男方带着给女方置办的衣服首饰各色礼品去拜访女方的父母,接受女方亲戚族人的检阅。无论男生平时有多么腼腆害羞,这天都要表现得善于交际,昂首挺胸穿梭于人群之中,给人敬烟敬酒,客套恭维。一定要做到女方家里上下欢喜,挑不出一点儿毛病来,才算是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女方到男方家里“看屋”。这天,女方也是协同父母亲戚族人来到男方家里走访。女方亲人检阅男方家里院落建筑、家具摆设,闲谈之中了解家庭状况。若是觉得合适,当天可能就定下结婚日期了。
农村人结婚大多都放在寒冬腊月。对于农村人来说,婚丧嫁娶是人生中不容忽视的大事情,特别是男方娶亲,仅凭一家之力难以完成,需族人和村里人的协助。只有寒冬腊月农闲时节,大家才有空闲时光来操办诸事。婚礼前几天,男方家就在院子里砌了几眼灶。女主人喊了村里能干的媳妇来,揉面的揉面,烧火的烧火,一团团发面被揉成一条条剂子,被切成一块块小面团,再揉成一个个小馒头,上锅蒸熟,像小山一样倒进装粮食用的竹编容器之中;小伙子用架子车装了几袋面粉,去邻村有大型电动压面机那家去压制面条。我们这里结婚,早晨一顿饭是岐山臊子面,压制的面条需要够男女双方家人亲戚和全村人一天半的量。直到结婚前一天,提前约好的厨师来到男方家里准备第二天婚礼宴会的食物。这天,男方家的院子里已经有了结婚时的喜庆。前院里,塑料大棚已经搭建起来,里面摆好十几副桌椅,是为结婚时流水席的场地;后厨里,剁肉的剁肉,择菜的择菜,清洗碗筷杯盏碟笼的水流声宛如一曲欢快的歌声。
女人们都集中在后厨。男人们在前厅的桌前议事。娶亲当天早晨,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带领娶亲的队伍前去迎娶。之前与女方家约定,娶亲当天都有什么礼,男方送多少,女方回多少,都要牢记在心。结婚当天早晨,五点多的农村漆黑一片,已经有人带着几个小孩在迎娶路两边的树上、电线杆上贴上一种红色彩纸裁剪成的小方块,意为夹道相迎。迎娶的队伍吃完饭,驱车前往女方家中。这时,村里人才逐渐起来,前去吃饭。臊子面一盘一盘端上桌,空的汤碗一盘一盘端下桌。寒冷的冬天,这户人家的家里却是热火朝天。
十点多,娶亲的队伍返回。婚车停在门口,新娘子下车。头顶红盖头,红色龙凤喜服上又披上大红色的被面,小伙子头披袄,打破装满柴草花纸糖果和隐蔽的小斗,把这些喜庆的碎物一把一把撒在新娘子头上。散落的糖果和硬币引得大人小孩弯腰寻找,现场熙熙攘攘好不欢乐。新娘子进门,厨师拿着秤杆,秤杆一头顶着一个馒头。新娘子停下来,厨师握着秤杆,用馒头把红盖头挑起来。然后,新娘子被伴娘送进新房。
新娘子进新房颇费一番功夫。这些也是我们小孩的乐趣所在。先是关着门,新娘子要进门,先从门缝里塞新手帕。小时候,我们老家那边新人婚礼,除了红包,新娘子多送手帕。伴娘用几块手帕做诱饵,等门开出一条缝隙的时候从外面使劲挤,后面的小朋友便被推开了。被推倒的小朋友赶快爬起来,脱了鞋跳上炕,坐在被子里,我们俗称“占炕”,到底有什么讲究,就不得而知了。伴娘给占炕的小孩一人一个红包,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拿着红包穿鞋子下炕。新娘子脱鞋上炕,这下,新人才算是娶到家了。接下来,就是拜天地了。渭北地区传统的拜天地仪式与现在没有多大变化。午饭后,人们散去,这婚礼才算是结束了。
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涌进城市,导致农村传统的仪式礼节被冲淡,现在很少有人在家里兴师动众操办婚礼了。或者说,即便是农村现在还有人这样操办婚礼,但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地,婚礼仪式和酒席全部外包,人们没有了参与感,也没有了记忆里小时候那种热火朝天忙里忙外的喜庆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