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批14名女飞行员全像
自第一排左起依次为陈志英、何月娟、秦桂芳、黄碧云、戚木木、邱以群、阮荷珍、施丽霞、万婉玲、王坚、伍竹迪、武秀梅、周映芝和周真明。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徐旭
□ 浪万鹏 陈陟
正在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演员宋佳饰演的女飞行员吕潇然又飒又美,让人印象深刻。片中再现了2015年“九·三”阅兵当天,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驾驶歼-10战机,划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壮丽场景。而早在半个世纪前,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员就曾在这里光荣接受了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首次检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空军女飞行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共培养了11批600多人,飞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她们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凭借精湛技术和胆量血性,为人民空军赢得了崇高声誉,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妇女开辟了一条人生大道。
一定为妇女争光
1949年11月,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邓颖超专门找到空军第一任司令员刘亚楼,向他提出:新中国已经先后拥有了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第一个女司机、第一个女火车司机,是时候也该有我们自己的女航空员了。
让妇女驾机飞上蓝天,在当时这个想法无疑是非常超前的。“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文盲率高达80%,其中70%是妇女。虽然已经推翻了“三座大山”,但女性要想拥有和男人同等的就业权利和社会地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1950年,空军第一批女航空学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引起了全社会妇女参军当飞行员的热潮。
当时的新中国空军建立不到半年,各项工作均处于“摆开摊子”阶段,还要承担要地防空、歼灭残敌、抗美援朝等任务,如何选拔女航空学员更无前例可循。
在“一边建设一边作战”的大背景下,空军决定从空军航空预科总队和华东军政大学的进步女青年学生中展开选拔,层层严密的体检、政审过后,55名雏鹰诞生了。
“五年之内不许谈恋爱。有男朋友的也一定要断掉。你们中间有谁下不了这个决心,就不要去航校了。”1951年1月,去往牡丹江第七航校前夕,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向她们下达了这条特殊的“禁令”。年轻的姑娘们一听却都哈哈笑了起来,她们的心里满是飞行美梦,都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上海姑娘陈志英曾经是地下党组织考察培养的一名积极分子。为了表示决心,她的“向领导写保证书”的建议,得到同志们的积极响应。没承想,来自湖南湘潭的周映芝的保证书却被退了回来。原来,这个放弃了燕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湘妹子在保证书上写下了“一辈子不谈个人问题都可以,只要能飞行就行”的话。
学习过程中,只有小学文化的黄碧云对重要定理公式始终难以理解,数次面临淘汰。每当这时,父亲的“妇女读书无用论”便回响在她耳边,让她打起了退堂鼓。
“为新中国妇女同志争光,不让一个人掉队。”刘亚楼司令员的话振聋发聩。在其他学员的帮助下,黄碧云克服困难,下苦功夫,终于闯过了理论关。195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下午1时10分,女飞行员们驾驶着6架运输机,以整齐的单机跟进队形准时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毛主席高兴地说:“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已经从我们头顶上飞过。”
女性能出门,更能出国;要上街,更要上天。起飞典礼上,邓颖超表示,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出现这样的新人物、新事情。这些事实也证明了只有我们妇女打破自卑感、有信心、有勇气,一切工作都是能够参与,也能够做好的。
做人民的飞行员
1952年3月24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刚刚参加完“三八”起飞受阅典礼的女飞行员们,语重心长地对刘亚楼说道:“要把她们训练成人民的飞行员,不要训练成表演员。”
女飞行员首先是战斗员。广东姑娘秦桂芳高中毕业,她的偶像是苏联女子飞行轰炸队,被德军称之为“恐怖天使”。而当她到达航校,“恐怖天使”教导她们驾驶苏联援助的先进战机直上云霄的梦想,便被现实“击落坠毁”。
飞机,打满补丁,几架共用一副螺旋桨;器材,少得可怜,笤帚、椅子腿代替驾驶盘;环境,冰天雪地,手碰到墙面能粘住;课程,飞机构造、飞行原理、无线电知识、领航知识等门门打向姑娘们的“盲区”。最恼火的是,带飞教员中有两名是日本教官。
“他们都是东北民主联军的‘老革命’,个个都有战功。不听他们的,你们还想不想成为能打仗的女兵?”经过劝说,学员们放下了敌视情绪,挺过了严寒,学懂了理论,迎来了体验飞行的日子。
“飞行是非常严肃的事,马虎的不行,随便的不行,骄傲的不行,不守纪律的不行!”日本教官长谷川正以严著称,女学员们经常因为一点瑕疵被他训得哭鼻子。也正是在这种磨炼下,让两三年才能学成的她们,仅用7个月便全部放了单飞。
55名雏鹰中,除了6名空中领航员、5名空中通讯员、30名空中机械员之外,14名飞行员全部被编入空军航空兵某师,负责艰巨有意义重大的专机任务。
1958年8月22日下午4点,秦桂芳接到任务,去福建前线送一道毛主席签署的紧急密令。
升空不久,飞机便被一个巨型锋面气团拦住去路。为了保证准时送达,秦桂芳决定冒险穿云。云层中,秦桂芳的战鹰好像狂风中的一叶小舟。当她瞥见道道电光在玻璃窗上若隐若现,惊觉前方定是雷雨云。一旦进入,飞机随时可能被劈碎烧毁。千钧一发之际,秦桂芳果断调转机头,经过15分钟的殊死搏斗,终于飞出了乌云。可是前方,又一片雷雨云铁索横江般压了过来。
接连遭逢极端天气,本应立即返航或到就近机场降落。可秦桂芳是大雪天里敢盲降的“女闯将”。更何况,毛主席的密令还在机上。根据中国的锋面雷雨由西向东移动的特性,秦桂芳决定向西绕飞……华灯初放时,秦桂芳准时将密令送到了福建前线指挥员手中。
次日,发发炮弹飞过大海,砸烂了一直袭扰沿海的金门敌军阵地,震惊中外的金门炮战打响了。
“事实证明,女飞行员们胆大心细、心理稳定、想事细致,战场上这些都是了不得的优势。”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回顾人民空军建设过程,女飞行员立下了无数功劳,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1968年7月25日,时任团副参谋长的陈志英因乘坐的直升机突然操纵失灵,壮烈牺牲。她生前处处以身作则的风范品格,昭示着一代代女飞行员不辱使命。如今,从运输机、直升机到战斗机等各种机型,都有女飞行员的身影,为了打赢而一飞冲天!
一直在创造奇迹
1959年夏天,王坚护送八位将军前往南京开会。即将到达南京虹桥机场时,地面塔台却表示,现在有3架飞机要降落,让她去往另一机场。
王坚心里咯噔一下,且不说她尚在云中,无法辨认自身准确位置,而机场东北方就是紫金山,稍有不慎就会撞山。一看时钟,王坚更是一惊,比预计抵达时间超过了8分钟,而无线电罗盘仍然显示为零。
难道机场还在前面?王坚看了看罗盘上的刻度,猛然明白——塔台频率是虹桥机场的频率,不是他们要去机场的频率。她立刻调整并调转机头,罗盘指针突然飞转起来的同时,通讯中断,左汽油箱的油量表指示红灯也亮了!此时已经飞行近6个小时,而汽油是按4个小时航程加的。
飞机依旧平稳,机舱内的几位将军谈笑风生。王坚紧握驾驶盘,双眼紧盯前方,将发动机油门往后收,以最小速度保持平飞,争取把留空时间延至最长。500米、400米、300米……当飞机下降到150米时,农田猛然出现在飞机的前下方。机组成员们的心还没从嗓子眼里落下,右油箱油量表的红灯也骤然亮起!
危急时刻,王坚临危不乱,以最小速度飞进机场,还没滑到跑道尽头,两台发动机便停止运转。地面导航台派去寻找飞机“残骸”的人员目瞪口呆地表示:如果飞机在空中多待一分钟,她们就很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此次任务,王坚机组创造了“三项之最”,里-2型飞机平飞速度最小、留空时间最长,以及剩余油量最少的历史纪录。
奇迹不是孤例。1960年5月9日,山西省大同煤矿发生了史上罕见的煤尘大爆炸,致使数百名矿工被埋井下。当晚8点,正在值班的秦桂芳打头阵,顶着大风连夜飞往大同。正准备降落,却发现机场不太对劲。
当时的大同机场只有一条土跑道,没有夜航设备,市委便将汽车摆在跑道两侧,打开车灯为飞机照明。此时风力高达7级,风向和跑道中心线正好呈90度,超过了飞机的落地极限,降落条件已经丧失。
“光线微弱,侧风又大,稍有不慎就会偏出跑道,两侧全是汽车,必定机毁人亡。”作风泼辣的秦桂芳安抚机组成员的焦虑情绪,一推机头,平稳地驾机向着由汽车灯柱织成的光网落去,同时做好了复飞准备。
当欢呼声响彻耳畔,秦桂芳才长长呼出一口气。跃出机舱,群众们看清了英雄飞行员竟然是名女兵,更大的欢呼声炸裂开来,像要把机场掀翻。
创造奇迹的是女人,更是母亲。“共和国第一位女机长”秦桂芳怀孕7个月照旧上天。王坚、施丽霞怀孕6个月升空抢险。而伍竹迪刚刚产后复出,就在全陌生环境中驾机运送氧气。
暴雪大雨、双发停车、高空失重……无数道死劫在女飞行员手中复生,变成了闪光航迹。结了婚能飞,生了孩子也能飞。但她们仍不约而同地选择晚婚晚育,只为更好地完成任务。纵然自己不能再飞,也要将“奇迹基因”传递到下一代女飞行员身上,只为无愧于“人民的飞行员”这一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