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0月2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书店里的母亲 这一袭水性江南 一百件文物对应的“中国简史” 小康人家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霍吉淑从来不会因为朝代更迭而一笔下去将文化传承一刀两断,“外销瓷”虽然是间隔在宋元之间的章节,霍吉淑写来却连贯起了中国瓷器的发展进程。也正是这种写法,帮助我将记忆里中国历史的片段,勾连成了脉络清晰的长河。

一百件文物对应的“中国简史”

■ 吴玫

阅读尼尔·麦格雷戈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时,大英博物馆那100件藏品所对应的一段段世界史,在我的脑子里是一片片吉光片羽。世界史知识储备的缺漏使得我没有能力将尼尔·麦克雷戈在书里提及的100件文物联缀起来,形成绵延不断的人类发展的线路图,于是,《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被我读成了图文并茂的由世界各地汇聚到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故事。不要以为由精炼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组合而成的历史读物很容易入眼入心,其阅读难易度取决于阅读者的知识储备。像我,就辜负了尼尔·麦格雷戈先生以物及史、用100件文物为读者勾勒出世界简史的良苦用心。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就在手边,我决定阅读之前思忖再三:作者霍吉淑女士选择博物馆收藏的100件文物珍品来说史,能否帮助我理顺、巩固继而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呢?

对这本书的期待,在我合上该书封底的刹那,已经全部达成。

有一个成语叫“言简意赅”,想必深爱中国历史的英国人霍吉淑是知道并懂得的,因为她这本书将“言简意赅”的含义诠释到了极致。该书从公元前5000年的早期中国开始讲述中国历史,煞尾在现代中国,漫长的7000年只用300页来概述,怎么才能做到?作者只好为每一个朝代选择数件文物来注解它的特征和历史地位。我读完第一章《早期中国》后曾经很为霍吉淑的这种写法担心:红陶双耳瓶和抛光绿色石斧固然能准确定位仰韶文化的历史地位,楚人面鹿角镇魔兽和嵌绿松石铭文青铜矛也能勾勒出早期中国楚文化的形态,然而,不够丰富的史料决定了“早期中国”只好“简单”,于是,霍吉淑的这种写法庶几能言简意赅地为读者描述那个时段的中国历史。当走出“早期中国”进入到“帝国时代”“帝王,文人,商贾”“元明之际”“清:最后的王朝”和“现代中国”等历史进程里,只用几件文物还能够准确定位和描述它们各自的历史地位吗?像被霍吉淑归到“帝王,文人,商贾”一章里的宋朝,宋词、叙事画、香薰、饮茶等等能够代表宋朝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日常,每一项都能扯出绵长的话题,更遑论6个瓷窑系的艺术珍品、宋四家的书法……这样一个艺术成就荦荦大者的朝代,其特征和历史地位岂是几件文物就能穷尽的?

但是,霍吉淑精确的取舍帮助她只用了20页就把宋朝的骨骼比较完整地呈现给了读者:官窑和仿官窑瓷器、宋代叙事画、宋代铜镜、香薰和化妆品、青白瓷、饮茶……这些小标题也许会给我们一种感觉:这哪里是我们熟悉的历史书里的宋朝!可是,一边读着霍吉淑的文字一边欣赏印在文字边上的那些霍吉淑选择的文物的照片,谁又能说霍吉淑用这些文物连缀起来的朝代,不是宋朝呢?

霍吉淑的书写最让我服气的地方,是她从来不会因为朝代更迭而一笔下去将文化传承一刀两断,“外销瓷”虽然是间隔在宋元之间的章节,霍吉淑写来却连贯起了中国瓷器的发展进程。也正是这种写法,帮助我将记忆里中国历史的片段,勾连成了脉络清晰的长河。

一个中国人的中国历史记忆,需要一本英国人的著作来帮助理顺、巩固和理解吗?我需要,是因为我在应该好好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偏废了。我当然可以归咎于客观原因——高考前一年,学校才为我们选择文科的学生从外校请来了高水平的历史老师。在那个节骨眼上,最好的历史老师能够给我们的,也只是应试技巧。那一年我们班的历史高考成绩比全市平均分高出了20分,除此而外,他并没有将完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布局在我们的头脑里。中文系有一门大课“中国通史”,但17岁正是犯浑的年龄,老先生又从来不用点名来约束我们,所以,一学年的中国通史课我出现在阶梯教室里的次数屈指可数。等意识到掌握中国通史对自己有多么重要时,进阶的途径只有自己读书了。虽然与中国历史相关的书籍倒是读了不少,但我就是没有能力将它们变成属于我的中国通史。

掩卷思考,霍吉淑的《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何以和蔼可亲得让读者读得下去读得进去?作者选择的切口非常讨巧,那就是以物及史,通过一件件文物来阐述人类文明是怎么进步的:“通过各个时期的陶瓷、玉器、青铜器、绘画、书法、丝织品和装饰艺术等遗存了解中国的过往”——那是回望。我们阅读这本书,通常会从“早期中国”开始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推进到“现代中国”,那就等于是跟着霍吉淑见证了中华民族为人类发展做出过什么样的巨大贡献。

仅以景泰蓝工艺为例:“大约在1720年,粉色和玻璃白应用到景泰蓝和瓷器装饰上,大大扩展了景泰蓝装饰的色彩范围。跟明代的器物相比,清代景泰蓝釉质更为光滑,掐丝也不再脆弱易断。清代掐丝通常用植物胶粘在铜胎上,不会溢胶。而明代器物上却会偶尔发生溢胶现象”,霍吉淑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们几乎目睹了清朝的工匠们为了解决景泰蓝掐丝溢胶问题,是如何绞尽脑汁地无数次尝试,才诞生了用植物胶粘在铜胎上的制作方法!

让景泰蓝掐丝不再溢胶,使能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器物制作,又上了一个小台阶。有着漫长历史的中华民族,在器物制作方面为世界贡献了什么?长期浸淫在中国文物里的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霍吉淑,一定深有其感,这才有了这本简洁又明了的《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也正是这一本书的创作过程,让霍吉淑相信,“中国有着延续至今的世界最古老文明,同时也将是21世纪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她密布在整本书里对中国文物的信任,感染得中国读者在跟着她倍感自豪地回望中国历史时,相信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