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富东燕
“记忆中,三十五中的主要教学楼是一座红色的砖楼,在一片居民区中格外显眼。后面是一排小平房,安静祥和的院子里矗立着李大钊的雕像。”曾毕业于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初中部,现任黄城根小学英语老师的张珊珊回忆说。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23年,前身为志成中学,由李大钊等13位教育名流担任校董创办。三十五中被公认为共产党人自己的“红色学校”。
张珊珊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说,学校里很多爱国主义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在这所“红色学校”学习,让自己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上学时,第一批要求加入共青团;工作后,积极主动要求入党。
尽管已经过去十四五年,但张珊珊对三十五中影响过自己的两位老师记忆深刻。
一位是班主任瞿老师,他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和活力,让初有职业概念的张珊珊有了做老师的萌芽;一位是年级组长常老师,“为祖国而学习”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张珊珊把爱国铭记在心。
大学毕业后,张珊珊如愿做了一名老师——位于皇城脚下的黄城根小学英语老师。她说,自己现在正在和同事们一起,将爱国主义教育延续下去。
在黄城根小学,每周一早晨,会进行升旗仪式,孩子们面对国旗高唱国歌,每天早晨,每个班的孩子也会在班里进行升旗仪式;“我和我的祖国共奔跑”“我为祖国唱首歌”“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等各种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每个学年。
在英语学科的教授中,张珊珊和同事们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中。“比如,遇到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我们会用英语给孩子们介绍,让他们学习一些单词和说法;在这几年的英语课程展示上,以‘世界请你听我说’为主题,让孩子用英语展演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发展成就等;在考试中,也会特意安排一些和爱国主义相关的题目。”
“不管在什么年代,爱国情怀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作为老师,我要将爱国之道教授给我的每一名学生。”成长于红旗下,学习于红色学校,让张珊珊对爱国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