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农民开展文体活动。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史玉根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近年来针对乡村治理的难点,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大力推进“三治九化”,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被列入长治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
“三治”即自治、法治、德治,“九化”是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村干部队伍专业化、风险防范化解制度化、平安乡村建设法治化、矛盾纠纷调解责任化、乡风文明建设本土化、群众文艺活动常态化和全域友善品牌化。近日,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在第九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上,分享了沁源县“三治九化”的做法和经验。
工作“三步走” 管理民主化
沁源是长治市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共有14个乡镇,254个行政村。过去,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运行不够规范,村务管理不够民主,部分农村干部专业素质不高,习惯拍脑袋、拍胸脯做决策,乡村治理的活力和动能受到制约。
为了实现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沁源县除了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还在各行政村重点推行了“三步四循环”工作法。第一步是每季度第一个月召开村党支部会议,研究本村的重要事务;第二步是每季度的第二个月由村党支部向乡镇党委汇报工作;第三步则是在每季度的第三个月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评议村“两委”工作,如此形成一月一步骤、月月有主题、三步一周期、一年四循环的工作制度。“每个季度按照三步走的办法来推进工作,流程简洁,要求具体,便于操作,更便于落实。”金所军说。
在实现村务管理民主化方面,沁源县重点建立了“一约四会”和“一墙三榜三公开”制度。金所军介绍说,“一约四会”就是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一墙三榜三公开”是核心价值观宣传墙,善行义举榜、当代相贤榜、文明家庭榜,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通过这样的形式,构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化治理体系,带来了乡村治理的新气象。”
四个机制防风险 三大措施保平安
如何让法治成为农民群众身边的法治、管用的法治,让老百姓办事依法,遇事走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是沁源县近年来探索的重点。
金所军介绍,沁源县森林覆盖率高、高瓦斯矿井多、河流多,每年防火、防气、防汛任务十分繁重,其中,每年的防火时间达到了3个季度,“为了防范化解风险,我们建立健全了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系统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等四个机制,要求乡镇每周至少召开一次风险防范化解的研判会。”
在平安乡村建设方面,沁源县采取的三大措施是推动法治进乡村、打造平安专班和完善社区矫正。“我们在各行政村配备了一名法律顾问、一名普法志愿者、一名法律明白人、一名人民调解员和一间法务室,建立了由村‘两委’主干与治保专员、调解专员、网格专员、民事服务专员、平安志愿者组成的‘1+5平安专班’,建成了200多个村级综合治理中心,以实现平安乡村建设法治化。”金所军说。
此外,沁源县还推行了矛盾纠纷调解责任化机制,通过上方与下方相结合、抓点与控面相结合、讲法与用情相结合、化解与打击相结合,抓早抓小,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的目标。
留住乡土文化 打造友善品牌
沁源是一个文化大县,同时也是一个红色老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革命旧址。金所军介绍说,这两年,沁源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在农村推行“十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乡村记忆馆,打造一个革命教育基地,建成一个文化礼堂,成立一个新乡贤工作室,创办一所农民讲习所,打造一个文化墙,组建一支秧歌队,培育一个网红,编撰一本乡村志、创作整理一部民间故事集。“十个一”工程也成为沁源县实现乡风文明建设本土化的有效手段。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乡村之魂、乡村之韵,我们要让有形的乡土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村文化传下去。”金所军说,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和常态化地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不仅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还产生了凝聚人心、培塑精神、提升能力的效果。
沁源人朴实厚道、热情包容,在山西素有称誉,“这可以说是沁源的一个品牌。”金所军说,为了提升沁源的软实力,他们着力打造全域友善大家园,在农村持续开展了“六风塑好人”“向上向善好青年”“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和善举,引导群众从典型中汲取道德力量,凝聚社会正能量。
“自治,激发动能,法治,定纷止争,德治,春风化雨。”金所军说:“如今,沁源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呈现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的乡村善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