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8月2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乡村振兴周刊 发展 五万绣女指尖花开 千年彝绣炫成产业 郭俊华:茭白村里的“智多星”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万绣女指尖花开 千年彝绣炫成产业

7月25日,绣女们在彝绣动态展上展示才艺。 楚雄州妇联提供

秧鱼河新村广场上交流绣艺的彝族妇女。 魏小兵/摄

罗珺向记者介绍公司的产品。 周俭/摄

秧鱼河新村广场上,彝族老人和女孩同台秀艺。魏小兵/摄

妇联搭台全力推动,女能人领军打造产业龙头,彝族妇女代代传承民族文化,上下合力,千年彝绣焕发新活力,不仅让大批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也为彝州楚雄打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俭

7月25日,一场名为“指尖上的记忆”的彝绣动态展在云南楚雄市彝人古镇亮相,彝族火把节也拉开序幕。古镇茶花溪边,70名绣娘身着精美的彝族服饰,边唱边绣,指尖翻飞之下,绚丽的花朵在绣品上盛开,绽放出迷人的魅力……

这场一年一度、已连续6年举办的彝绣动态展,年年都由楚雄州妇联牵头组织。彝绣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史,利用千年彝绣文化,培养万千绣女,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彝绣产业,带动妇女脱贫增收,是楚雄州各级妇联持续多年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正如州妇联主席阿明仙在开展仪式上所说,彝族刺绣产业不仅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一个施展聪明才智的空间,也成为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截至2018年底,全州有58个彝绣协会和合作社,5万多名绣女,彝绣产值突破1个亿,彝绣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欧美国家。”阿明仙在展会上透露的数字,呈现出楚雄州彝绣产业傲人的成就。7月中旬,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跟随全国“三农”媒体采访团在楚雄各县市采访时,也处处看到彝绣产业在当地的兴盛。

妇联搭台,女能人打造产业龙头

一排排款式各异的手袋整齐地陈列在架子上,一件件漂亮的民族服装挂在墙上,靠垫、抱枕、笔记本、手镯、挂件、绣画等等,琳琅满目地摆满屋子,头顶还垂下造型优雅的灯笼……走进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室,记者一时眼花缭乱,止步观察,才发现这些产品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上面都绣有彝族特色的花朵和纹样。

“我们公司的产品目前已形成商务、居家、箱包和文创四大系列,有一百多个品种,在传承传统彝绣的同时,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咪依噜’地方知名品牌。”身着一身黑色彝绣套装、优雅又干练的公司董事长罗珺向记者介绍。

今年7月刚当选为大姚县妇联兼职副主席的罗珺,从5岁就开始学习刺绣,对自己的母族文化——彝绣有着深深的热爱,15岁时便掌握了彝绣的多种针法。2009年,已人到中年的她,决定利用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创业,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就此诞生。为了开发更多的彝绣产品,罗珺开始尝试设计和提升传统工艺,一步步拓展公司的生产和销售。

在罗珺创办公司的前一年,即2008年,楚雄州妇联就组织成立了州妇女彝绣协会,之后各县市及部分乡镇、村也相继成立了彝绣协会。在妇联的统筹和引导下,楚雄的彝绣企业和绣女开始抱团发展。阿明仙告诉记者,各级妇联和彝绣协会不断组织彝绣企业对绣女进行技能培训,利用火把节、赛装节、虎文化节等彝族传统节日,开设彝绣展,举办彝绣大赛,并组织彝绣企业和绣女外出参展参会,既为企业和绣女的协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也大大提升了彝绣的影响力。

同时,楚雄州妇联也利用“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和省、州妇女发展循环金等,积极帮助绣女创业,扶持彝绣企业、彝绣专业合作社、彝绣专业村、彝绣营销大户做大做强。2013年至2015年,州妇联从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争取实施了“玫琳凯促进女性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投入项目资金300万元,扶持彝绣产业。

“我们公司也得到了这个项目的支持,公司的刺绣骨干多次到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学习,绣女的技艺和公司的经营理念得到大幅提升。”罗珺告诉记者。

历经10年的发展,咪依噜公司现在已拥有4家实体店和多家代理商,并建立了网上销售平台,产品畅销国内外,2018年,公司产值达到2712万元,成为楚雄州产值超千万的彝绣龙头企业。“目前,为公司提供绣片的绣女有3200多人,辐射全县12个乡镇及周边县市,不少绣女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罗珺说,公司还先后获得云南省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和全国巾帼巧手致富示范基地等称号。

和咪依噜公司一样,南华县七彩彝州刺绣工艺品加工厂也在十几年间,由一家实体小店发展为拥有三条电脑绣花生产线和800多名绣女的企业,2018年,实现产值956万多元。“公司创办人丁兰英去年被评为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她创办的合作社被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挂牌为‘妈妈制造合作社’。”阿明仙向记者介绍。

如今,在楚雄州,彝绣龙头企业基本由女能人领军。据介绍,州妇女彝绣协会7位副会长中,有 5位拥有较大规模的彝绣企业和合作社,各县市彝绣协会的会长、副会长也大多是彝绣发展带头人或彝绣企业负责人。

传承创新,产业发展动力十足

宽敞的村委会广场上,色彩缤纷的彝绣作品一字排开,几十个身着漂亮民族服饰的彝家女子坐在小板凳上,展示她们的绝活,有妈妈带着女儿,也有奶奶带着孙女,还有正放暑假的中学女生……

7月19日,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秧鱼河新村广场热闹非凡。为了展示当地的彝绣文化,乡政府将附近会刺绣的老少女子召集到这儿,一展才艺。

“乡里有1000多个绣女,我们村占了大多数,有六七百人。”查利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云燕告诉记者,“村里的女孩子从三四岁就开始学刺绣,有的到了80多岁还在绣。”

广场上一位跟着奶奶来秀技艺的10岁小女孩李润格外引人注目,5岁就跟奶奶学绣花的她,正有模有样地绣着一朵粉色茶花;一位跟同伴坐在一起刺绣的13岁女孩告诉记者,小时候看着奶奶绣,她就学了一点,学校里也开设刺绣课程。

彝族妇女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为彝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但要将民族传统技艺变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仅靠家庭传承远远不够,还需注入现代元素,提升传统技艺。于是,培训和创新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们年年都在做培训,今天在我们县的桂花镇就有两个点同时开班。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培训6000多人次。除了讲授传统技艺,我们还会讲解设计、材料选择、市场营销等内容。”采访时,罗珺告诉记者。

大规模、多种类的培训,也是楚雄州妇联年年在做的重点工作。“妇联积极争取资金,整合资源,举办彝绣技能、彝绣经纪人、电子商务等各类彝绣培训班,邀请服装设计专家、刺绣专家进村入户进行培训,为绣女提供市场信息和需求样品。”楚雄州妇联副主席李和枝向记者介绍,“针对一些针法濒临失传的状况,妇联还组织骨干绣女和彝绣传承人进行重点培训;并组织彝绣企业负责人、彝绣能手、彝绣经纪人参加苏杭等地举办的培训班,到江苏、贵州等省学习借鉴刺绣发展经验,增强绣品的时尚性,促进彝绣与市场相结合。”

记者了解到,仅2017年和2018年,楚雄州各级妇联就投入近50万元,举办了90多场培训,有6000多名妇女接受了培训。

持续不断的培训,不仅为彝绣的传承和创新奠定了基础,也让绣女们技艺日渐精进,有的还掌握了市场营销技能,收入大幅提升。

李云燕告诉记者,村里彝绣合作社的骨干大多也身兼经纪人,年收入能达到三四十万元,社员最少也能挣到一两万元。正带着女儿在广场上刺绣的合作社社员李晓红也开心地对记者说,单靠刺绣,她每年的纯收入有3万多元。

记者在南华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采访时,七彩彝州刺绣工艺品加工厂高级绣女李国秀正和同伴在大厅展示才艺,她说,公司经常和妇联一起举办刺绣培训班,有初级班、提升班和高级班,她参加了提升班的学习,如今每月能挣到四五千元。

一技在手,让众多李晓红、李国秀这样的农村妇女走上了致富路;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则让彝绣企业得以发展、壮大。

罗珺说,这些年公司不但开发出了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的系列产品,在传统工艺上也做了一些改进,比如在绣线、布料的选择上,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材质;打破了传统的红黑黄配色,让产品色彩更加丰富;还改变了以前整块绣品的单一针法,运用多种针法,让产品更有层次感。

传承与创新,让楚雄彝绣企业的产品兼具民族特色与市场竞争力。2014年,罗珺设计制作的彝族手工刺绣桌旗和餐垫,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咪依噜公司生产的彝绣包、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彝绣笔记本和挂饰、南华县七彩刺绣加工厂生产的彝绣旗袍等,都成为市场宠儿。楚雄州妇联宣传科副科长蒋虹告诉记者,七彩刺绣加工厂生产的彝绣旗袍,曾卖出一条4.4万元的高价。

刚刚过去的彝族火把节上,彝绣展演依然吸睛无数。忙碌的罗珺时下还在进行一个大项目,“公司正在建设大姚县咪依噜彝绣文化园,园区落成后,将成为彝绣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和彝族文化风情休闲体验区。”在她的描述中,记者再度看到楚雄彝绣产业当下的红火和未来的发展。

5万绣女指尖花开,妇联上下全力推动,千年彝绣焕发新活力,不仅让大批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也为彝州楚雄打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