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提示 ·
近日,某视频网站发起“军阀姨太太”梗,参与者众,也引发网友讨论。本文作者认为,在“军阀姨太太”的标签之下,以打破“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基本原则的方式展现“女性美”显示出自娱者的无知与浅薄。此话题发起者及参与者所展示出的浅薄、扁平、刻板的历史观念也值得反思。本文作者认为,“军阀姨太太”一类的闹剧应该杜绝。今后,话题发起者应承担筛选话题的职能,视频发起网站更负有监督之责,应主动倡扬先进性别文化,引导受众获取更丰厚鲜活、贴近历史原貌的历史资源。
■ 刘天红
近日,某视频网站发起“军阀姨太太”梗,参与者纷纷晒出身着旗袍,摆出各类造型的视频,伴以动感的背景音乐,并配以类似“在民国,我能当第几房姨太太”的解说。此梗获得广泛参与,并引发网友讨论。展现女性美并无不可,但以“军阀姨太太”为标签来展示女性美,则不仅违背得之不易的女性独立自主地位,也使民国时期真实、严肃的性别话题与女性形象被遮蔽。发起此梗的网络平台并未尽到倡扬先进性别文化的社会责任,导致娱乐偏离了底线。
“军阀姨太太”梗违背“一夫一妻”基本原则
进入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女性美被普遍认可,“军阀姨太太”梗单从视频来看,其中的女性形象大胆、奔放,并无不可。但发起话题的网络平台,让参与者在“军阀姨太太”的标签之下展现“美”,却让人错愕不解。
依基本常识可知,“军阀姨太太”大多出身悲苦,迫不得已为奴为妾,有些“军阀姨太太”甚至是被军阀头目掳掠而来,她们的尊严地位、婚姻自主、人身权利,甚至生命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这样处处不得自主的人生又有什么值得钦羡呢?在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位居世界前列的当下,却依然发出“我能做第几房姨太太”的设问,岂不让人气恼?
持“视频不过是女孩儿自己开心一下,没必要上纲上线”,认为自己“不过是在cos军阀姨太太的影视形象”观点者,或许仍沉浸在娱乐的狂潮中而不自知。殊不知,任何娱乐都有限度。爱美、展示女性之美没有错,怀念民国风格也没有错,但以打破“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基本原则的方式,标榜创意与个性则显示出自娱者的无知与浅薄。这违背了无数为争取女性独立自主奋斗牺牲的先烈的遗志;甚至也伤害了被消费的、历史上身世飘零、命途多舛的“军阀姨太太”群体。她们坎坷的人生际遇在近一个世纪后没有得到同情与理解,反而在网络大潮中成为娱乐者自娱、自欺的谈资,岂不是一种悲哀?
错置的民国女性想象与被扭曲的历史
话题参与者以为摆出妖娆身姿、抹上烈焰红唇就可以穿越成为民国时期的美人“坯子”,成为军阀们“猎艳”的对象,这折射了一种对民国时期女性生活状态的错误想象。
确实,在民国电影、名人轶事、月份牌、漫画以及类似《良友》《玲珑》《妇人画报》等出版物中,常常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摩登女郎”。这些摩登女性往往有着具体的图像符号,如高跟鞋、烫发、口红等。媒介对民国女性的呈现中还常突出其风流趣事,比如谍战片中香色美艳的女间谍。不可否认,在激烈变革的民国时期,伴随对传统女性形象的批判,在上海等地也涌现出一批活跃在影视界、交际圈中的所谓“摩登女郎”,但这远不是民国时期女性生活的全貌。
正如有学者研究发现,“民国时期,单一角色的家庭主妇仍然是女性中最普遍的身份。”加之生逢乱世、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普通女性的艰难生活可想而知。即便貌似混迹权贵圈的“摩登女郎”也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风光,在民国时期这一男权社会中,她们仍时时处在男性的凝视与主宰之下。
在“军阀姨太太”梗中,话题发起者及参与者所展示出的浅薄、扁平、刻板的历史观念也让人反思,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联想在近年风靡的一些“架空历史剧”中,“历史”被当作一个随意取用的调色板,为烘托故事主线,随意篡改、删减历史事实。比如备受争议的架空宫斗剧《甄嬛传》《如懿传》等。此次讨论中,被一再提及的言情剧《情深深雨蒙蒙》中所塑造的“雪姨”形象在网络语境下一再反转,俨然成了“大婆与小三”争斗戏中的“得胜者”,在此番“军阀姨太太”梗传播中更被封为“军阀姨太太终结者”。娱乐至此,早已忽略了历史原型人物蔡文娜的悲剧色彩,也忽略了其对命运的反抗。
网络平台负有传播先进性别文化的社会责任
环顾动荡交叠的民国时期,围绕女性命运的真正主题绝不是“军阀姨太太”,而是仁人志士对女性解放的探讨与追寻,这些话题涉及禁止女性缠足、推动女性教育、赋予女性政治权利与婚姻自主权利。无数拒绝做男性附庸的女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逃婚、抗婚,甚至不惜自杀来捍卫婚姻自主。这样的抗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颁布第一部婚姻法,明确规定“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婚姻自由”才真正结束。
生长在民国时期的女性,其“美”也绝非“摩登女郎”之类可以企及的。在这个新旧变换、政局动荡的时代,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富有人格之美的女性。她们极力冲出旧制度的束缚、毅然选择追求自身发展、追随自己的信仰乃至为民族大义奉献牺牲。她们或致力于女性解放,唤起女性觉醒;或远赴重洋、求取知识、探求服务社会之道;或投身革命、致力于民族解放。这些女性身上所焕发出的熠熠光彩才是当今女性应该继承与发扬的。
但遗憾的是在此番自娱浪潮中,上述丰富、多元、令人感佩的女性形象却被“军阀姨太太”这一对民国摩登女性的错误想象所遮盖;这些宏大严肃的社会议题,也都在类似“军阀姨太太”的娱乐中消解了。
泛娱乐化时代,某些网络平台具有极强的解构社会宏大命题、严肃话题的能力。倘若这种解构在不违反是非曲直的前提下,确实可以增加话题讨论的广度。但若在涉及底线与原则的问题上,采用娱乐化的态度进行解构则极为不当。
笔者认为,“军阀姨太太”一类的闹剧应该杜绝。今后,话题发起者应承担筛选话题的职能,视频发起网站更负有监督之责,应主动倡扬先进性别文化,引导受众获取更丰厚鲜活、贴近历史原貌的历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