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7月12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乡村振兴周刊 治理 一元钱“变”出美丽乡村 不是“镀金”是“炼金” “流动党校”进乡间 村民小组“三资”管理需规范 乡约江苏徐州铜山区给音乐达人说媒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眉山市丹棱县探索出农村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新机制,每人每月缴纳一元钱,让村民从“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从“要我监督”转变成“我要监督”……

一元钱“变”出美丽乡村

梅湾村村景

梅湾村村口大坝停车场上的垃圾集中亭。 任然/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任然

四川眉山丹棱县梅湾村,依山傍水,山青水清,村庄非常整洁。夏季到来,村口的水库大坝上,每晚都有不少人来此散步乘凉。

“除了村里人,大部分是城里人,周末还有游客,多的时候上千人。”住在梅湾村已40余年的李俊说。他很自豪村庄的优美环境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但也鄙视那些不会丢垃圾的“城里人”。

“这几个垃圾桶,有害的、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李俊指着村口停车场的一个垃圾分类收集亭里垃圾桶说,“有些人把塑料瓶丢到不可回收桶,水果皮扔到可回收桶,这不整反了吗?”

而李俊及其家人,不只在村里,外出无论走到哪,都已有分类扔垃圾的习惯。不只他们,丹棱县16.8万人也都养成了这个习惯。

这个习惯的养成用了8年时间,而村民的经济付出,只是每月每人一元钱。

村庄的整洁让村民尝到了环境美的甜头,每月每人一元钱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接续运用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

环境整洁、小河清澈……“一元钱”让村庄环境越来越美,距丹棱县几十公里外的长江干流——从眉山市穿城而过的岷江,也因此受益,变得更美了。

“每人一元钱”,让垃圾治理不再难

在梅湾村村民叶玉琼的两层小楼里,红色和灰色组合而成的二合一垃圾桶有4个。

“红色垃圾桶里放置有害垃圾,比如农药瓶、化肥袋子,剩菜瓜果烂皮倒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烧水做饭,可回收垃圾单独集中变卖,其他垃圾就扔灰色垃圾桶里。”叶玉琼的邻居、今年49岁的李艳详细介绍:“垃圾桶里的垃圾,每天都有保洁员上门收,收了后再进行二次分拣,集中到村收集站,县上再从村收集站对垃圾进行转运处理。”

在丹棱县,几乎每个村的村民对垃圾的分类和去向都了如指掌。因为他们个个参与其中,负责生活垃圾收集和公共区域常态保洁的承包人,是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产生的,承包费用的筹集则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村民每人每月缴纳垃圾收集费一元。

“不要小看这一元钱,正是这一元钱,调动起了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渐渐转变了村民们的老观念。”丹棱县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负责人古维芬参与了整个农村垃圾分类的推动过程,她介绍,丹棱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机制的第一步——“户分类”,实现了源头减量。“通过分类处理,村民和保洁员的两次分拣,减量率达60%以上”;而整个机制实施中的核心部分是“户收集”,其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种最大的难题——改变村民扔垃圾的旧习惯,“‘户收集’中,村民大会公开竞标选择承包人的方式,让村民从‘要我干’转变成了‘我要干’;交了一元钱,让村民从‘要我监督’转变成了‘我要监督’。”

“最开始这一元钱只收上来50%左右,也有的村先不收,采取的是先做给你看的方式。”古维芬回忆,“谁不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村民们发现确实有效果,慢慢都自愿缴纳了。最初,我们老接到村民监督电话,说今天怎么到现在保洁员还不来收垃圾啊,我可交了钱的,说哪里哪里有垃圾啊,保洁员该清理了……”

古唯芬总结,由此,便形成了村组干部、村民、承包人三方监督互动管理的垃圾收运处理长效机制。

不过,每人一元钱并不能完全覆盖垃圾治理整体运行费用。丹棱县县长黄秀航介绍,全县整体运行费用约每年460万元,村民自治收费占三分之一左右,每年约140万元,其余的则由县财政列支专项治理经费等方式补贴。

黄秀航介绍,丹棱县2008年成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自2011年以来,积极探索推行了“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三方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保持难问题,走出了节俭、实用、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路子。

2015年,该模式代表四川省迎接国家住建部等10部委的检查,获得检查组一致肯定。2018年,“一元钱”撬动农村垃圾治理新机制入选《农民日报》推介的“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

目前,“一元钱”模式已在丹棱县全县71个村庄和眉山市50%以上的村庄实施。

“每人一元钱”,让“河流又清了”

在丹棱,“每人一元钱”模式还被运用在了农村其他环境治理项目中,其中包括污水处理。

丹棱县境内水流资源丰富,有安溪河、丹棱河、金牛河等大小溪河122条,这些溪河水向东注入思蒙河,流进了长江的干流岷江中。

近几年,随着四川省全力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工作,眉山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在全市强力推进全域污水处理。

叶玉琼走到家里后院,指着一大片果园说:“这下面有污水管道,我们的生活污水不再直接排进河里,而是集中在那边一个净化槽中。”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只见百米开外,有一个占地23平方米的一体化净化槽设施,能集中处理15户村民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首先在隔渣池中进行隔渣,然后在回流槽中进行72小时的循环缺氧、厌氧、好氧、沉淀处理,达到城镇污水排放一级B标准后,再排放进河流中。

“一体化净化槽安装方便、运行稳定、成本低廉,户均建设成本约8000元,建成后户均运行成本约3~5元/月。”丹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和垃圾处理运行费用一样,村民每人每月一元钱,村民们一点意见都没有,推行起来没有难度。”

该负责人介绍,眉山市以丹棱县被环保部列为全国唯一“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为基础,大力推广“两池六改一集中”农村生活废水治理,探索出生态湿地池处理、净化槽处理、集中处理“三种模式”,促使全市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先后形成东坡区白马镇龚村、广济乡鸭池村、仁寿县大化镇水利村、彭山县观音镇果园村、丹棱县丹棱镇兴隆村和双桥镇梅湾村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条件较好的生态村,并要求到2022年,确保全市1055个行政村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如今,在梅湾村,全村85%以上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村里的小河“又清了”。

“河水不臭了,基本上和小时候一样清了,河里的鱼儿也多起来了。但村庄环境比小时候更好,修了路,基础设施改善了,最主要的是见不到啥子垃圾了。”李俊感慨道。

听说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是随2019中华环保世纪行的采访团而来,今年的主题是“守护长江清水绿岸”,李俊自诩:“我们就是长江的守护者嘛,我们自觉把村庄环境维护得这么干净美丽,岷江水变美了也有我们的守护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