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华辉
最近这段时间,南方地区相继进入了梅雨季节。东南沿海的湿空气不断向内陆涌来,就连西安也开始变得阴雨绵绵。夜晚枕着窗外的雨声,神思畅游于秦岭南北的山坳峪口,在雾霭迷障波谲云诡的山巅北望,此刻,我幼年时所生养成长的渭北地区也是阴雨绵绵。在秦岭以北的渭北平原,夏天的雨有时是一阵一阵的猛烈袭击,有时是两三天的均匀抛洒,无论如何,也没有南方梅雨季节那种连绵不断的荫翳缠绵。在这南边秦岭与北边丘陵地带所阻隔的渭北地区,千万年的雨水冲刷,多少辈人曾像我一样眺望天空,看云卷云舒,对于雨的变化,自有一番总结。
小时候,看山是山。南边的秦岭横亘,在雨过天晴的时节,可以清楚地看见山巅的云雾缭绕,以及秦岭各个峪口的山间小道。上大学之前,都是远远这样看着秦岭,并未到达过。只知道这座东西横亘的巨龙是我国南北的分界线。却很少发现,有云从秦岭南边过来。下雨之前,天上会走云。倘若看见有雨云穿越秦岭的屏障,从南边过来了。老人们便会特别谨慎。因为稍微弱势一点的湿冷空气,就被挡在了秦岭南边;能穿过秦岭的湿冷空气,必然是连绵不断的。倘若在这股气流的影响下下起雨来,必然会淅淅沥沥持续一周之久。
与突破南边秦岭地带的雨云相比,从北边丘陵地带过来的雨云就简单多了。一般来说,到了收麦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蹲在麦场边,不时看着北边的天空。早晨还是晴空万里,天气预报里没有说雨。于是全家人便把麦捆摊开在麦场开始晾晒。等到午饭前,让拖着碌碡的拖拉机过来碾一遍。午饭时晒一会儿,再碾。反复碾压,直至麦秆扁平麦衣破碎,才会用五齿叉挑走麦秆,搂下和着麦衣碎渣的麦粒。人们纷纷低头,沉浸在繁忙的劳动之中。突然有人喊:“快收麦子,雨来了!”这时,大人们惊慌失措,抬头看着北边的天空。只见丘陵上空,一朵白云崭露头角,在烈日下熠熠生辉。一会儿工夫,那朵云便拖出许多尾巴,在天空之中变换造型。微风轻吹,云朵借势加速而来,雷声隐隐滚动在天边。远远地,能看见云层之下的树木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远处的村庄已经被笼罩在雷雨之中。雨云在天上移动,在地上形成的痕迹是特别明显的。当你感到有水滴落在手臂上的时候,通常已经来不及跑了。在你转身的瞬间,雨水哗啦一声从天空降落,整个人便如同落汤鸡一般。
那时候渭北地区的农村,“半边盖”的房子都是黄土铸就,经不住雨水长时间的浸泡。在这样的雨到来之前,家家都要修好排水系统。将雨水集中排到地势较低的地方,方能避免房屋损毁。因此,渭北地区的很多村里都有一个池塘。这里除了渭河,很少有河流经过。能聚成池塘的水,只能是雨水。
童年时代,农村孩子是没有什么玩具的。池塘宛若一个游乐场,虽然不能去水里游泳,但池塘本身就有很多神奇之处。且不说蛙叫虫鸣,单单就那些默不作声潜伏在水草下面的蝌蚪,便有无限乐趣。
那时候,我们没有见过真正的鱼,看见这种在水里游来游去滑溜溜的东西,便倍感亲戚。小心翼翼地用手抓了,一颗一颗装进宽口的罐头瓶里。然后再给瓶中装满水。便是像鱼缸一样的装饰品了。放在房间的角落,通常会被家人偷偷拿去扔掉。因此只能把它藏在家里的堆放木头的缝隙里。
小孩子总是善忘的。一段时间之后,又想起那些被自己藏起来的蝌蚪,再去看,瓶中水还在,蝌蚪却没有了。因此常常疑心是被家里的弟弟妹妹偷了。
池塘除了蝌蚪,还有村里人家养的鸡鸭会在旁边觅食。虽然那时水面会有浮萍和浮游生物,但那时人们还是喜欢把脏衣服拿去池塘边浆洗。雨过天晴,妇女们把攒着的脏衣服都拿出来,端在盆里,去池塘边洗衣服。池塘水只是浆洗的前面的步骤。等到衣服上的污垢被洗得差不多了,便会把衣服拿回家,再仔细用井水漂洗。
大人们在池塘边一边洗衣一边说笑,孩子们也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聚成一堆,开始玩耍。我记得最清楚的游戏,便是从池塘旁边用手挖了泥,像和面一样,在黄土中不断揉捏,直至泥团变得像面团一样柔软。然后,每个人都撕一块下来,用手将其捏成敞口碗状,稳稳地放在掌心。所有人小心翼翼地同时站起来,在倒数之后,同时将手里的泥碗用力倒扣在地上,池塘边上瞬间响起像放炮一样的声音。只见地上,倒扣的碗底朝天,纷纷炸裂,孩子们就这样比塞,谁的泥碗发出的声音大,谁的泥碗炸裂的口子大。
有时候雨水也会让我们烦恼。比如上学时候,因为雨水而变成泥淖的道路让人苦不堪言。小人儿走在泥淖之中,已经是寸步难行。那时我穿着父亲的雨鞋,双脚塞进鞋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鞋筒直顶胯下会阴穴。每次穿着父亲的雨鞋上下学,总是痛苦难言。那鞋子太大,沾了黄泥之后,更是沉重无比。走一步,要费尽力气再把它从泥里拔出来。一路走回家,一边是脚被磨破了皮,一边是胯下被鞋筒磨破了皮。那时候,我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家人能给我买一双合脚的雨鞋。
回想小时候的生活,当真是丰富多彩。雨水在带给我们无尽乐趣的时候,也会制造一点小小的烦恼给天真的孩子。现在回到村里,旧日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以前黄土房子如今都变成红砖洋房,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玩具,早已不玩泥巴了。雨过之后,宽阔的水泥路油亮油亮,再也不用担心雨过之后路途泥淖难行了。几十年的工夫,渭北地区的农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是在夜晚,那簌簌落雨的声音一直都没有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