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7月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非遗+扶贫”助力贫困妇女实现致富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深做细做实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重庆市妇联开展微党课庆祝建党98周年 广西打造“升级版”新时代妇联家庭工作 南京因地制宜增强妇联组织工作影响力 党员助农暖民心 初心不改 55年终圆入党梦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西忻州以“指尖艺术”拉动“指尖经济”

“非遗+扶贫”助力贫困妇女实现致富梦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姜军旗

□ 陈宇慧

一幅幅构思精巧的剪纸、刺绣作品,一个个造型独特的布艺、面塑形象,让参观者赞不绝口。夏日的恭王府,绿树成荫,中华传统技艺长廊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随着2019年“帼艺忻州”非遗扶贫妇女手工产品展拉开帷幕,山西忻州非遗再次走进北京城。

雁剪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岩松是代县剪纸非遗传承人,今年是她第三次参展。2017年,她第一次参加活动,现场剪出的各种“福”字赢得了中外游客的喜爱,日销售额达3000余元。今年她以恭王府和五台山、雁门关等著名景区为题材,设计出一套双面剪纸丝绸团扇作品,灵巧的构思、精致的做工、天衣无缝的装裱,深受游览者喜爱。

面塑非遗传承人白晓玲,今年创意开发了一款旅游纪念品,以面塑装裱工艺品为主,发面工艺,经特殊处理使之能长期保存,观赏性和可操作性极高。同时设置互动平台,游客可以边体验边学习,在展会现场,白晓玲的这款面塑纪念品受到了不少游客的青睐。

北京恭王府“帼艺忻州”非遗扶贫妇女手工产品展,正是山西忻州妇联巾帼脱贫过程中“非遗+扶贫”新路径的一个成功范例。

忻州市是山西省脱贫攻坚最大的主战场,46.7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妇女占45.28%。而另一方面,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也孕育了剪纸、面塑、布艺、刺绣等一大批非遗艺术。虽然非遗名录和传承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但这些大多掌握在广大普通妇女手中的非遗技艺,很长时期面临着“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局面和“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实困境。

如何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利用好这些民间非遗艺术,帮助更多贫困妇女以“指尖艺术”拉动“指尖经济”,这既是布局脱贫攻坚战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7年,忻州市妇联结合贫困妇女中一些巧妇能人虽有一技之长,但脱贫路径不宽的现状,拓展思路,主动作为,借助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传统工艺工作站这一平台,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探索“非遗+扶贫”新模式,将非遗项目与妇女脱贫精准对接,使一大批贫困妇女走出锅台,走向平台,走上舞台。

连续举办三年的恭王府 “非遗+扶贫”妇女手工产品展,依托忻州非遗项目,集中展销推荐贫困妇女手工制作的刺绣、剪纸、布艺、面塑等产品,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

“刚开始有好多顾虑,觉得咱这剪纸虽然是非遗,但到北京会不会有人喜欢?”张岩松一开始并不愿参展,在组织者的游说下才勉强同意去北京。但第一次参展让张岩松大感意外,“不仅北京人喜欢,老外更喜欢,一天现场卖了3000多元,还签了好多订单。”

现如今源源不断的“福”字订单,对于张岩松而言,变化的不只是收入,还有她的思维和眼界。如今这个由妇联搭建的恭王府平台,也被张岩松形象地称为她和代县妇女姐妹们的“‘福’字平台”。恭王府成了一个大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大山深处的贫困妇女走出家门、走进首都,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也有了市场观念。由于恭王府忻州非遗展示馆与全国众多非遗展示馆并列展出,这也客观上为广大非遗手工艺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不仅极大地开阔了参展妇女的眼界,拓宽了创作创新的思路,也极大地提升了非遗手工艺创作的技艺水平。

“在忻州市的脱贫攻坚战中,恭王府展会可以被视作是打赢这场战役的支点之一。正是由于恭王府与忻州市的一系列合作探索,使得忻州市妇联推动妇女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了无限的可能和空间。”忻州市妇联主席杨晓宏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借助这一平台,一方面,我们不断提升参展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对接市场能力,帮助他们将手工艺产品通过各类渠道销售出去,打通了企业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人认识忻州、了解忻州的传统手工艺品。另一方面,我们围绕‘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的思路,鼓励和引导广大贫困妇女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尽情展示自己的巧手匠心,大胆创意。通过一系列的展销活动,参展企业收获了大量的订单。”

参展企业积极组织贫困妇女姐妹参与手工产品设计、制作和包装,接受订单后,将任务合理分配,远在家乡的妇女姐妹们将订单任务领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做,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同时也保证了后续订单的及时跟进完成。

据统计,2017年以来,忻州参展14家企业现场累计销售总额达60余万元,还获得了共计1000余万元的订单,使500多名家庭绣娘受益。忻州市妇联还充分发挥“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三晋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的“孵化器”作用,举办巾帼脱贫技能巧手、电商、种养殖、裁缝、绣娘等各类培训300余期,培训妇女2万余人次。“企业+订单+贫困妇女”的模式,使家乡姐妹们过上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的快乐日子,满足了妇女不离乡土、就近就地就业创业的需求,实现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早日脱贫致富。

通过非遗项目的带动,不仅激发了广大妇女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还打造了一批响当当的妇字号品牌。“忻州月嫂”“繁峙绣娘”“静乐裁缝”“代县巧姐”“定襄网姐”……如今这些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特色品牌,不仅成为巾帼脱贫的金字招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