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6月2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确保她们不被遗忘,与我们同行 综艺类节目女性形象与性别观念嬗变 《我国3岁以下儿童照顾政策的系统性构建》 《性别观念、性别情境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 《悲愤与痛苦:五四妇女解放运动中的情感动员》 《时尚话语中的隐性社会性别身份:以小句过程类型分析为例》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综艺类节目女性形象与性别观念嬗变

· 阅读提示 ·

综艺类节目是大众娱乐生活的重要媒介。尽管综艺类节目中仍然充斥着男性话语和刻板偏见,但节目中不断出现了女性形象重塑现象,冲击着现实社会中的传统性别话语,为实现男女平等、消除性别偏见提供了可能性。综艺类节目制作者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通过对节目元素和环节设置的选择,反映正确的社会观念,主动传播先进的性别理念,为观众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媒介文化环境。

■ 宋燕飞

作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艺类节目为人们提供了放松途径。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综艺类节目制作受到国际和国内、传统和现代观念的多重影响。改革开放为中国电视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节目选择,便利的传播条件为综艺类节目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撑,大众有更多渠道了解、收看到自己喜爱的综艺节目。一些外国的综艺类节目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其制作理念和花样翻新的节目模式传播到中国,满足众多综艺观众的收视需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需求差异造成了收视诉求的多元化,不断推动节目在内容方面创新。与之相对应,随着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提高,反映女性群体文化的诉求愈发强烈,推动着综艺类节目中的女性形象不断变化。

综艺类节目女性形象塑造

综艺类节目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转变具有多面性,这体现在职业选择和人生理想、婚恋观念和情感需求、女性气质和外在形象等方方面面。

以婚恋交友类节目为例,这类节目以未婚男女的电视相亲为表现模式,往往设有才艺表演环节,可视为广义的综艺节目。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1988年山西电视台在《电视桥》栏目中设置的帮助未婚男女相亲的“电视红娘”版块为开端。那时嘉宾多来自农村,且参加相亲的男性数量高于女性数量,媒介所刻画出的女性形象是含蓄、内敛、被动选择的。

第二个阶段以1998年湖南卫视《玫瑰之约》节目为标志。与前一阶段的相亲节目不同,前来征婚的对象多是学历较高的“白领”,这一女性群体在自我表达上更加自信,整体形象较平实。

第三个阶段以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开端。在嘉宾的选择上,《非诚勿扰》具有明显的都市中产倾向,女嘉宾相貌出众、性格各异,往往在舞台上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某一话题的感想。主动争取爱情的女嘉宾能够获得众人的一致认可,没有存在感的女嘉宾则逐渐消沉,直到退出录制。

另外一类体现女性形象的综艺类节目是选秀类真人秀。这类节目相对较新。“秀”是英文“show”的音译,节目以竞技为主要叙事动力,通过悬念丛生的真实比拼最终决出胜负。

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是中国选秀类真人秀的发端,节目通过声乐比赛的形式选出冠亚季军。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引发轰动,由于是以女性为主体的节目,因此女性话题难以避免成为热门话题。“中性化”风格的李宇春夺得2005年总冠军,引发了热议,因为她的存在挑战了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于女性的期待。

随着互联网和视频网站的发展以及传统媒体人员的流动,视频网站现已成为选秀类真人秀的重镇,如腾讯的《创造101》、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优酷的《这就是街舞》。如果说此前的真人秀更加以女性外在形象为卖点,那么网络选秀类真人秀(或偶像养成真人秀)则更强调女性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面貌。以2018年第一季《创造101》为例,该节目以“逆风翻盘 向阳而生”为口号,刻画出敢于追梦、敢于表现、不畏艰难的女性内在气质,以求唤醒观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

综艺类节目中性别观念变化

综艺类节目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和影响社会观念的媒介形态,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观众个体思想和社会整体观念的转变。

综艺类节目所传达的传统性别观念不断变化。1998年,时值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社会处于思想开放和自我解放的探索与迷惘之中,这个时候社会对女性公开相亲的做法接纳度较低,不少参与节目的女性遭到家人的集体“围攻”,因为家人觉得她们给家庭丢人。当下,这种想法已经成为过去式,大众对于电视相亲的包容度渐高,对于女性的个体选择更加宽容和理解。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消费文化引领下,对女性身份的扭曲与误读。在当前的消费时代背景下,女性婚恋观也呈现出新的变化态势,拜金和崇物等现实主义思想对女性婚恋观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女性在做婚恋选择的过程中会更加重视贫富差距、不同社会层次等婚恋的选择也不再纯粹,甚至出现大量避开爱情谈婚姻现象。

有学者认为,媒介的生存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受到现实环境中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媒介建构并反映出现实环境与信息环境相互协调而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媒介对现实并不是“镜子式”的反映,是有所“修饰”和“裁剪”的。综艺类节目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观念变化也不是“镜子式”的呈现,而是经过诠释与再呈现的,从而形成特定的性别文化,这些特定的性别文化又会对社会中既存的性别文化产生冲击。

尽管综艺类节目中仍然充斥着男性话语和刻板偏见,但节目中不断出现了女性形象重塑现象,冲击着现实社会中的传统性别话语,为实现男女平等、消除性别偏见提供了可能性。

综艺类节目制作者应当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通过对节目元素和环节设置的选择,反映正确的社会观念,主动传播先进的性别理念,为观众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媒介文化环境。同时,电视观众也应当注意在寻求娱乐的同时提升批判能力和鉴赏能力,积极思考电视影像如何呈现、表达并建构社会性别,避免成为丧失思考能力的“沙发土豆”。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