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党柏峰
■ 张婉
日前,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中池镇堰坪村的“儿童之家”充满了欢声笑语,该村7名儿童在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奖,村“儿童之家”特别举办了“运动使我更出彩”主题活动,对获奖儿童进行表彰。这是安康市社区关爱儿童工作的缩影,像这样的儿童之家在全市还有很多。
建好“苗圃”育好“苗”
“我孩子今年二年级,报了葫芦丝兴趣小组。要不是儿童之家开设了这个兴趣班,我们还不知道他有这爱好。”让池河社区李晓琴更加欣慰的是,孩子在儿童之家参加兴趣小组后,回到家吃完饭,不用督促自己就写作业去了。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近年来,安康市妇联整合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资源,在各个社区建立了“儿童之家”“儿童幸福家园”“儿童成长家园”以及“妇女儿童之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还广泛吸纳妇女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巾帼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了关爱儿童工作队伍、志愿服务队伍,鼓励退休教师、老干部、文化能人参与儿童关爱活动,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助学帮教、“女童保护课程”进家长学校、亲子阅读、书法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开设了以绘画、英语、音乐、舞蹈、手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快乐”学堂,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让儿童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维权有平台,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快乐。
弹性放学出新招
下午4点30分左右,放学铃声响起,原本开启“清静模式”的安康高新区第六小学校园再次沸腾起来。操场上,乒乓球兴趣组的孩子们在练习发球;篮球兴趣组的孩子们学习控球;教室里,声乐兴趣组的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粉刷匠》……除此之外,该校每天下午放学后为学生提供的70分钟兴趣小组活动还包括葫芦丝、蜡笔画、口琴、书法、少儿编程、机器人、素描、拉丁舞、武术等25个项目。
在借鉴外地“弹性放学”经验的基础上,建民社区党委和安康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经过走访研判,指导高新六小进行“弹性上放学”实践创新,学生可以延迟放学,还可以早到校,甚至可以晚到校。早晨7点半到9点,学生提前进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经典诵读;为了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和方便家长接送,还可选择推迟到9点到校。下午放学后,学生可选择延迟离校,从4点50分到6点,由学生自主选择25个兴趣小组和文体健身活动。经费则不用学生发愁。“弹性上放学”模式,让学生从活动中找到了兴趣点,也将家长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再“一心挂两头”。
心理疏导见实效
前不久,安火路社区会议室气氛热烈,在“拍拍操”“传沙包”以及“我是一棵树”表演游戏结束后,社工向儿童们发放彩笔和画纸,让他们描绘心中的房子,儿童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认真作画,社工则通过儿童的绘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汉滨区安火路社区开展的心理团训活动,通过互动参与,让家长和儿童在心理专家的引导下表达内心感受,释放情绪情感,从而增进家长与儿童的情感交流。“开展心理援助活动,就是为了让有心理问题、亲职教育问题的家庭能够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帮助。”谈到社区开展的儿童心理援助工作,安康市妇联兼职副主席、安火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夏成红说。
“今天亏得出门早,不然又听不成了。”住在御公馆小区的李大姐喜滋滋地坐在教室里。自从社区将心理援助“搬”进周四家长学校后,每到开课时,教室总是一椅难求。社区通过“爱飞翔”《好爸妈课堂》亲职教育讲座,以互动、体验、探索的课堂形式面向辖区家庭开展亲子教育、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专题辅导,并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开展小团体心理辅导互动活动,通过游戏、绘画、沙盘、情景剧体验、手工制作、心理团训等专业化的社工活动,让家长和儿童得到体验、启发、融入、成长,从而营造了和睦的家庭氛围,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之家”“弹性上放学”“心理援助活动”……如丝丝春雨,润泽着少年儿童的心扉。安康正以实际行动谱写着关爱儿童成长的幸福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