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5月29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代女性 她94岁了还在为科普奔忙 九旬“爱心奶奶”和她的免费素食店 再细小的血管都能“一针到位”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儿科护士长杨晓玲:

再细小的血管都能“一针到位”

■ 新华社记者 王靖

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记者见到刚刚获得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杨晓玲。连续加班之故,她的脸上起了痘,挂着黑眼圈。

“我非常普通,尽职尽责而已。”杨晓玲说。

以身试“针”

今年37岁的杨晓玲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在科里,她的外号叫“杨一针”,只要她拿起针管,再细小的血管都能“一针到位”。

2002年,杨晓玲刚参加工作时,给一名6岁的白血病儿童打针,但孩子坚持不让她打:“你是新来的,扎不准。”在学校学习多年基本功的杨晓玲坚持给孩子打,结果针头刺进皮肤,却没有扎到血管……

“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让我明白自己离优秀护士差很远。”杨晓玲说。自那以后,她开始在自己身上和指头上寻找细小血管练习扎针,一针扎不准就接着扎,疼了,咬牙忍着,流血了,拿棉签擦一擦。她说:“不亲自体验,怎么知道孩子疼不疼?”

久而久之,她成了有名的“杨一针”。“给孩子打针要快速进针,角度要放低,这样可以减少痛感……”杨晓玲跟记者分享经验。“都是当妈的,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受疼受累,要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基本功必须过硬。”

为了救治更多的早产儿、危重新生儿,她刻苦学习和掌握各种新业务、新技术。由她牵头开展的早产儿PICC置管、脐静脉护理、有创血压监测、发育支持性护理等技术目前均处于自治区领先地位。2016年,她又在院领导、科主任的支持和带领下,创建了我国西部第一家母乳库和早产儿诊疗中心。

情牵“万婴”

工作18年来,杨晓玲护理过的患儿超过3万人。

2013年,一位孕26周出生、体重600克的早产儿也住进新生儿科。最忙时,她寸步不离婴儿,一天里只休息两三个小时。这名婴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最小早产儿成功抢救的范例,创造了生命奇迹。

精心而艰辛的付出,使许多早产儿、危重新生儿重获新生。一位早产宝宝过1岁生日时,孩子妈妈非得邀请杨晓玲参加不可。她泪流满面地当众感激杨晓玲:“你才是真正给我孩子生命的人。”

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中,三分之二都是“90后”。身为护士长,杨晓玲很大的责任是带好这支青年队伍。

记者采访了解,一位护士在用酒精擦拭患儿皮肤后,没有按照规定“皮肤待干20秒”,就为患儿扎了针。杨晓玲发现后,不仅当面批评她,让她写检讨,还开会进行通报。

“保证患儿的健康,必须有铁一般的纪律。”杨晓玲说。在她看来,护理属于“无陪人制”工作,全凭护士的医德,不管别人看得见、看不见,都要用心服务。

多年来,在杨晓玲的带动下,科里又有了“张一针”“王一针”……新生儿科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团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激励,更是鞭策,我要带领团队继续奋斗,做合格的白衣天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