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5月1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赋权与赋能: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反思  “女性的知识积累与精神财富的传承”沙龙在京举办 都市空间视域下的当代戏剧女性形象 研究视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性的知识积累与精神财富的传承”沙龙在京举办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刘天红 发自北京 近日,“女性的知识积累与精神财富的传承”学术沙龙在京举办。沙龙由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女性图书馆主办,邀请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妇女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李小江教授就什么是属于女性的知识、女性知识积累的路径、妇女文化博物馆和文献资料馆创建的经验等问题与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师生逾30人展开交流。

李小江教授认为,女性主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批评工具,但在批评之外,还要有建设,即要建构女性自己的知识。这要求树立女性文献史观。所谓女性文献史观是以女性的历史、文化、生活、生存、生产等一切活动为根基而延伸出来的知识。她认为女性历史的传承有其独特的路径,而研究者往往沿袭传统的文献史观进行研究,难以找到女性知识积累的路径。陕西师范大学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项目与妇女文化博物馆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步,一直坚持女性的、多元化的、民间的视角,尝试寻找妇女的历史,并借此弥补主流理论框架的缺失。李小江教授还分享了利用“墓志铭”原始拓片、女性“非遗”资料、方志等进行女性知识积累与研究的经验。

中华女子学院原图书馆馆长、女性学系教授韩贺南认为图书馆资源收集是以知识体系为依托的,并以资源和文献的方式来呈现学科。她介绍了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女性/性别研究文献资源库”的建设情况。韩贺南教授谈到,“女性/性别研究文献资源库”通过资源建设“倒推”学科建设,是女性学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的组成部分。资源库建设坚持女性学学科论证、图书馆学编目、现代化技术手段三头并进,目前已完成基于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女性/性别研究文献资源库”整体资源库框架论证,及“女性与政策法律子库”资源框架的论证。韩贺南教授表示,将立足于现有资源、知识结构与服务领域,进一步开展资源建设工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