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4月2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婚恋周刊 关注 失恋博物馆:为那些逝去的爱 婚俗里的“江南风光” 老妇画漫画记录和老伴的一辈子 男子拒绝二胎 遗弃亲生获刑 澳大利亚约有8万全职奶爸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失恋博物馆:为那些逝去的爱

编者按

近年来,一些城市陆续出现一个新去处——失恋博物馆,里面展出的大多是失恋者捐献的纪念物,以及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与以往人们通常认为“失恋”等同于“失败”“失去”的理念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在爱情“遗物”中,看到的是过去那段曾经美好而纯粹的感情。失恋博物馆的兴起,承载更多的是人们对于“疗伤”和“治愈”的需求,也体现出在日益趋向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情感的解读视角从狭窄片面逐渐走向广泛开阔。

面对失恋,当代人不再一味困扰于“求而不得”“得而复失”的悲伤与痛苦,他们将人生中的每一段经历,无论是好是坏,都看作是生命里值得留存的印迹。失恋博物馆让人们看到了“放下”所蕴含的强大而温暖的力量,让失恋者能够以更加平和与释怀的心态,向逝去的情感做出体面而正式的告别。这个小小的变化体现的是社会婚恋观的进步:当感情的选项不再只是困宥于“得失”二字之上,而是二人共同选择相伴一路,“且行且珍惜”的时候,全社会的婚姻稳定性与个体幸福感必将大大提升。

馆内,情感语录以各种形式呈现。

成都

这里,不只有爱情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任然 文/摄

一条男生手织的白色围巾,一个女生从地震中抢出来的小熊,一枚军人送给女友的国徽,一支他随身携带的她送的签字笔……

在成都失恋博物馆里,早上开馆不久,便有十余位年轻人穿梭在白色基调的环境中,低头默默地读着这些物品旁那些无疾而终的情感故事。《一生所爱》的音乐缓缓地反复播放,“天涯挡不住思念,渴望着它年它月再相见”等情感标语以各种形式随处可见。

这家去年年底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展的失恋博物馆里,展出了100件来自全国各地的失恋物品。策展人是几个微博上的网红情感博主,他们在微博中发起了“失恋故事展”的号召,一个月便获得了众多响应。

“我们在网上征集故事和物件时,发现成都地区的年轻人响应最积极。”策展人之一朱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起了选择成都的理由。

据悉,首座失恋博物馆于2006年诞生于克罗地亚,一对艺术家情侣分手后,选择发起一个展览来纪念他们的感情,展示那些昔日恋人们用以怀念旧爱的物品,比如恋爱日记本、求爱信、恋爱照片、订婚戒指、永远都不会再响起的手机等。博物馆的创始人希望参观者能够从这些展品中获得前行的力量。如今,其足迹已经遍布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也想做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博物馆。”朱先生说:“年轻人谈恋爱走心的比例在下降,希望大家能真诚地面对感情,从别人的故事中吸取教训,珍惜现在。”

由此,每个展品旁的故事下面都附有一段有关“教训”的网友评论。

一个B超单的展品旁写着一位女生怀孕后,男友置之不理,她和他分手后,只能独自走上手术台的故事。故事下附有的网友评论写道:女生请记住,身体是自己的,只有自己也爱惜自己,才是最有效的“避孕药”。

朱先生还希望展览能让“思念者再出发”。这其中,不只有男女爱情。

一间小屋,挂着一条落地的大幅标语,上面写着“爱恋不过是一场高烧,思念是紧接着好不了的咳”,映射出这是一间有关思念的展室。

展室中,一把老旧的草扇展品,讲述的是一位女儿对外公和父亲的思念;一张八斤的纸尿布和一个拨浪鼓玩具的展品,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对夭折女儿的深深父爱;一张5岁孩子画的全家福,讲述了一位患有白血病的母亲为了生下孩子而不幸离世的故事……

由此,展览馆中最后的环节主题是“治愈”,设有粉红色的羽毛墙、满是小灯的北欧星空房……“带着还没有放下的上一段感情,来这里圆满的画一个句号,开始新的生活。”朱先生说。

失恋博物馆的故事很多,来这里的人也有很多故事。

策展人之一许仙僧说,来这里的,有热恋的情侣,他们手牵手,一边浏览一边说着悄悄话;有年轻的女孩在看完别人的故事后想到了自己,忍不住失声痛哭;有老外,虽然他们中文水平欠佳,但仍然驻足许久;还碰到过老人,独自一人,一个个故事慢慢阅读,临近闭馆都不舍离去。

据成都失恋博物馆里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展览至今,每天仍有三四百人来参观展览,“周末的时候还要排队。”工作人员说:“希望来观展的人都能有所收获。”

馆内设置的测试互动墙。

馆内展品之一。

重庆

“我有一点儿被治愈的感觉”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许真学

■ 王祥 文/摄

“每一种激情最后都会有它的观众,每个感情的祭品都需要一个最终的舞台。”在重庆渝中区日月光广场,即便是在工作日的下午,失恋博物馆里还是人流不断。记者在现场看到,有闺蜜一起同行的,也有哥们儿几个一起来的,唯独少有情侣。

在博物馆里,记者遇到一位周小姐。周小姐是一位白领,在外贸公司上班,上个月她和相恋两年的男友分手了。“我已经29了,但他似乎还没玩够,我等不起了。”周小姐说,分手后她选择了辞职,去过丽江、去过川西,散心一圈后回到重庆,在朋友介绍下来到了失恋博物馆。“看了很多故事,受到很大的触动,我想我可能有了一点被治愈的感觉。”

参观的最后一个环节。

参观者在许愿卡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合肥

建馆初衷:让更多人懂得珍惜爱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蓓

■ 朱琛琛

一身牛仔服,帅气的长相,话语不多,沉静的性格,合肥“90后”小伙汪振杨花费80万元建立了一家“失恋博物馆”,收藏失恋物品并提供寄存服务,4月24日,这家失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墙壁上粉刷成灰色,上面粘贴有博物馆的LOGO“LU”。“这是我前任女友名字的两个汉语拼音构成。”汪振杨说道。

走上二楼的展厅,展厅内摆满了失恋物品,有含情脉脉的书信,有密密麻麻的车票,有手工编织的围巾,有象征爱情的婚戒,有显示已怀孕的验孕棒,还有水杯牙刷……汪振杨说,在失恋博物馆里,像这样令人唏嘘的物品有很多,有女生曾给他寄来了婚纱照和婚纱,还没来得及办婚礼,双方就分道扬镳。

汪振杨建立失恋博物馆的初衷也和前任有关。“和女朋友分开后,一直都很痛苦,去外地散心,发现了失恋博物馆。”汪振杨说道。他曾尝试过以各种方式挽留,但还是错过她了,走不出失恋阴影的汪振杨决定去外地散心,在北京、南京、上海、重庆,汪振杨看到了同样主题的博物馆,每一件物品都勾起了汪振杨对前女友的回忆。“那种滋味,或许只有失恋过的人才懂。也是因为她,我有了想在合肥开一家以失恋为主题的展馆的想法。”

2019年3月,汪振杨和好友一起开始准备筹建失恋博物馆。这家小小的博物馆倾注了汪振杨难以割舍的情感和思念。比如,博物馆的面积是520平方米,象征着“我爱你”。此外,汪振杨设计了两种门票,“特别版的门票总共就两张,一张会给女孩寄过去,另一张会作为失恋物品永久展出。”

“原本早晨9点50开放,8点我们还在准备的时候,一个25岁左右的男生已经站在门口了,表情凝重,我让他提前进来了,参观了展品后,他说他也会寄一些物品过来。”走的时候,这个小伙子看起来心情挺好。

汪振杨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通过微信公众号、QQ、抖音等平台,已经陆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260余件物品,有人甚至专门从外地赶来寄存物品,首期展出了70个物件,所有的物件都是经过沟通征求意见后,有的匿名展出,有的按双方要求公开姓名。汪振杨说,在这里寄存的失恋物品都是免费的,后期他会为这里寄存的每一件物品制作小卡片和二维码,让前来参观的人了解这些物品背后的爱情故事。此外,如果有些人寄来了失恋的物品,但后来重归于好,他也非常愿意再把这些物品物归原主。

“失恋博物馆寄存的物品和背后的故事,看上去都与伤感、心碎、眼泪有关,但我希望这个小小的展馆能成为失恋者释怀和疗伤的地方,帮助大家走出失恋的痛苦和阴影。”在汪振杨看来,失恋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是通过展示爱情“遗物”以及别人的经历,让大家珍视现在的感情。“如果通过失恋博物馆,能够让大家放下过去,珍惜眼前的人,这家博物馆办得就值了。”

店主汪振扬正在整理展品。 刘亚萍/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