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斌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高峰
广西北海,古称百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最远到达非洲。两年前,陈红斌也是从北海出发,最终抵达西非,这一去就是一年。
在尼日尔,她与中国援非医疗队员一道,推动了西非最大医院尼日尔综合医院的运营,也为当地培养了大量本土医科人才。
尼日尔综合医院由中国援建,有500张床位,按中国三级医院配置,是尼日尔乃至西非最大、配置最先进的综合医院。该医院于2016年11月交付尼方,但是尼方在随后3个月一直未启动运营。
2017年1月,北海市人民医院家庭病床科、全科医学科兼老年病科主任陈红斌作为中国(广西)第19批援非医疗队的一员,踏上了远赴尼日尔的援非征程。“任务之一就是要推动尼日尔综合医院的运行。”陈红斌说,出发前她突击学习了9个月的法语,“简单交流不成问题。”
抵达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中国医疗队集中进驻尼日尔综合医院。
“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空旷的院区黄沙覆盖,仪器设备大多还没启封,仅有12名尼方医务人员到位。”陈红斌这样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
医院开业筹备工作当即展开。陈红斌被选定为队里的内科医生,兼职出纳、中方院长行政助理。
期间,陈红斌作为中方代表的一员,与尼日尔卫生部官员进行了14次工作协商交流,组织与尼方院长解决各种工作问题的谈判共70多次。
“光是写各种材料就超过了10万字,包括医院调研情况汇报、医院营销策略、大型设备维护建议等。”这些由陈红斌撰写的报告,提交到大使馆、经商处,以及自治区卫计委等重要部门,起到了决策参考作用。通过组织相关科室与医院承建方、仪器经销商、器械厂家等多方协商解决具体问题,医院开业障碍被逐一排除。
在工作单位的支持下,陈红斌借鉴北海市人民医院科室建设、布局标准,从而完成尼日尔综合医院科室的调研整改意见,并因地制宜与尼方医生共同努力,把进驻医院时黄沙覆盖的仪器逐步启动应用于临床。
历经半年紧张筹备,尼日尔综合医院终于在当年8月21日试业,11月24日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完成了医疗队的目标任务。
“临床医疗仍然是我的重要工作。”除了参与医院行政管理及对外联络工作,陈红斌正常接诊病人,负责老年病科的临床医疗。
“这次援非,走出国门,刷新了我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陈红斌至今感慨良多,“尼日尔有中国石油、中国路桥、中国港湾等中字头的企业在开展项目合作,还有很多中国人经营超市、餐饮,援建的医院对同胞们的健康实在太重要了。”
为了给在尼日尔的中国同胞提供可靠的健康保障,医疗队尽力争取,医院逐步对中国同胞就诊给予优先优惠优待的“三优”政策,实现合作双赢。此外,陈红斌还承担了中尼双方重要领导及官员的保健工作。
2018年1月底,中国(广西)第19批援非医疗队圆满完成使命回国。他们通过优质医疗服务,树立了医疗队在尼日尔的学术地位,不仅“传帮带”培养当地高层次医疗技术人才,也为后续援非医疗队员开展临床医疗工作打下了基础。
“我们回国时,综合医院已经有100多位当地医务人员,北非其他国家都来参观学习。”陈红斌说,在尼亚美生活的一年,她深深感受到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力,在非洲人民的心中,中国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和尊严。
中非关系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健康卫生行动是中非共同实施的‘八大行动’之一,必会造福人民。”陈红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