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读人向在场人员展示遗嘱。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张明芳
前不久,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一幕场景是苏大强得知自己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之后,当着子女的面读自己的遗嘱,对自己的人生做了一番总结,不少观众被这一场景感动落泪。生前在亲友面前宣读自己的遗嘱,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清明节前夕,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内见证了一场“家庭缅怀会”。
小小的遗嘱宣读室内气氛庄严凝重,助理做完简单的介绍后,遗嘱宣读人手持装有遗嘱原件的保险箱进入宣读室,宣读人身着专用服装,带有两道黄色袖线的黑袍,配以白衬衣、红领带。
“各位好,我是中华遗嘱库律师团律师孔令文,也是本次遗嘱宣读仪式的宣读人……”遗嘱宣读人孔令文律师自我介绍后,遗嘱宣读仪式正式开始。
遗嘱宣读现场,体验者许女士作为旁听者端坐在宣读室一侧的屏风后,许女士家属分坐两旁。孔令文律师在宣读遗嘱前,语重心长地对家属说:“立遗嘱人对身后财产的处理有她自己的考虑,作为家属,应该予以理解和包容。人生只有一次,无论各位根据遗嘱是否获得遗产,我们都希望,各位能怀念和她一起走过的美好日子,理解她的良苦用心,想起比财产更加重要的东西。” 听到这里,许女士已潸然泪下。
在宣读仪式上,宣读人向在场观众宣读了许女士的遗嘱,“我现在头脑清楚,思维清晰,为订立遗嘱,我声明如下事实:……”
宣读仪式结束时,许女士从屏风后走了出来,感慨良多。今年41岁的许女士是一位理财规划师,于去年在中华遗嘱库登记遗嘱。对于自己为什么这么早订立遗嘱,许女士表示,首先这些年见到年龄相仿的同学、朋友发生意外,走得很匆忙,没有来得及安排好身后事,给家人带来的痛苦无法想象。其次因为自己的工作非常忙,经常坐飞机到处出差。“遇到飞机抖得厉害的时候,我非常害怕,只有紧紧地抓住扶手,那一刻我觉得有很多事没有安排,我必须要给家人留下一些东西。”许女士说,“我希望通过遗嘱让自己的财产切实给到自己想给的人。同时我也希望能通过这份遗嘱,尽到对家人的责任。”
随后,许女士噙着泪宣读了写给家人的“幸福留言卡”:“乐乐宝贝,妈妈留给你的不仅是妈妈辛苦赚取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妈妈给你的人生启示,任何时候都要怀揣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对待周遭,用诚实的心对待自己,用永不停息的学习和成长的心对待自己仅有的一生……爱你,我的宝贝。”
许女士感慨,立遗嘱后自己对人生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对待家人、下属更加温和耐心,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让自己的一生不留遗憾。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介绍,遗嘱宣读仪式是立遗嘱人生前委托中华遗嘱库在其去世后,召集亲友宣读遗嘱的一种家庭仪式。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仪式更好地传递立遗嘱人的意愿,表达对家人的关爱,促进家庭的凝聚力,延续家风。除此以外,遗嘱宣读仪式也有一种庄严权威的氛围,有助于促成家人之间的和解,更好地保障遗嘱的有效执行。由于遗嘱宣读仪式是本人去世后的一种家庭仪式,所以本次遗嘱宣读仪式属于提前体验的特殊性质。中华遗嘱库还邀请了几位热心市民以不同身份一起参与体验。
据悉,遗嘱宣读室设在新启动的北京第二登记中心内。今后在中华遗嘱库办理遗嘱登记的市民可以申请办理遗嘱宣读服务。北京第二登记中心主任黄海波介绍,申请遗嘱宣读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由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提出遗嘱宣读要求,指定参加遗嘱宣读的人员名单,由遗嘱库负责通知;另一种方式是立遗嘱人生前指定的遗嘱提取人在提取遗嘱时提出。
陈凯表示,遗嘱是财产的继承,我们更多主张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幸福。中华遗嘱库增加遗嘱宣读、幸福留言卡、幸福留颜照、亲情录像等情感服务项目,是想通过“幸福留言”的诠释和引导,促进孝文化,建设和谐家庭。
“有了合法的遗嘱,家人内斗风险会降低。但一纸冷冰冰的法律文书,无法消除家人之间可能存在的误解、猜疑,也无法传递对家人的劝慰、开导和关爱。因此我们除了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也想通过多种情感服务项目,帮助立遗嘱人将家风、家训、人生回忆、叮咛嘱托、身后安排,通过‘慢递’的方式传递给家人,真正实现‘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
此外,据记者了解,北京第二登记中心首设心理疏导室。心理疏导室由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与北京心理卫生协会联合开设,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家“坐诊”,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