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4月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看点 《老师·好》:有你在,才是最好的时光 费玉清:我张开一双翅膀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开幕 《息壤》 《李钟硕:一切都是因为你》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师·好》:有你在,才是最好的时光

立意简单直接, 情感质朴无华。没有花式剧情的《老师·好》,也打破了以往国产青春片的常规路数,以轻松诙谐的基调呈现了正能量——只有爱慕之心的暗流涌动,没有“惊天动地”的青春期爱情;只有青涩时期的嫉妒与羡慕,却没有毫无底线的“撕”与“作”;只有被成绩困扰、乏善可陈的无趣生活,没有矫情苍白的文艺范儿堆砌的做作;只有偶尔叛逆、冲动的一时兴起,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疼痛……

■ 钟玲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宛秋”

忘记了那些幽默风趣的桥段,忘记了自带喜感的于谦无论多严肃都让我有想笑的冲动,当《老师·好》的片尾,那块绿色的黑板上出现苗宛秋老师给学生们的这段告白,泪湿了我的眼眶,说好了不悲伤却难以自制,那些我爱过或恨过的老师们的影子,一个个地浮现在脑海,只是,想起他们时,已不知他们身在何方?

打翻过去的记忆,回望曾经的岁月。由张栾执导,于谦主演,吴京、胡军、张国立等影视“大咖们”客串作配的电影《老师·好》,在原本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了近期的一匹黑马,上映至今已获得了超2.45亿元票房。豆瓣网6.8的评分虽然有点不尽如人意,可我仍然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毕竟带着一丝怀疑之心去看这部电影的我,是那么轻易地就被其俘虏。其实,影片中所呈现的那个时代,并不是我所熟悉的高中时光,也和我所经历的青春岁月没那么多相同之处,可它让我开始想念每一个在我生命里出现过的老师、同学,简单的剧情、真挚的情感,那大概就是《老师·好》运用的一种魔法吧。

1985年的南宿一中,担任高一·三班新班主任的苗宛秋老师,认识了这些问题学生——桀骜不驯的洛小乙、新潮前卫的关婷婷、大智若愚的王海、舞痴兄弟文明和建设、八婆海燕、“奸商”刘昊……当然,还有老师们眼中绝对的好学生温婉可人的安静。古板、严苛、教条、唯成绩论的苗宛秋与他们不断地发生冲突,却又不断地以一颗真心对待,最终收获了他们的尊重与爱戴,也让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和很多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一样,《老师·好》的主要脉络很简单,无非是本不被喜欢的老师在与问题学生的磨合中渐渐收复人心。若说与众不同,那就是影片中的老师苗宛秋,其实并没有多特别。以往的这类影片中都会有一个异常讨喜的主人公,与学生呈对立面的那位老师要么特立独行,要么懂得因材施教,要么贴心的给予学生无限尊重,总之,他或者她一定有其独特的魅力,才能获得学生们的敬仰。像日本的校园经典《GTO麻辣教师》,暴走族的鬼冢英吉总是出其不意地做出一些“奇怪”的事,与学校的领导以及其他老师们抗衡,以他自己别具一格的教育观念赢得学生们的信任。

但苗宛秋,也许可以说是20世纪80年代教师的典型形象,严格地说他并不符合大众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最初的表现可能是我们最厌恶的那一类。他不近人情,明知关婷婷想当班长,却不留情面枉顾他人自尊;他一意孤行,不听学生的意愿,只以自己的标准定义学生;他思想迂腐,喜欢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以及厌恶调皮捣蛋的“差生”;他对学生只施“高压”政策,初见时便对所有人来了个“下马威”——火眼金睛地一举拎出不合格学生,烫头发的、涂口红的、抽香烟的、看小说的、混“黑社会”的;他会体罚学生,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罚站、叫家长……

以德服人?不存在的。除了苗宛秋的见招拆招,横看竖看,他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个压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名副其实的“苗霸天”。

于是,学生们与苗宛秋的对抗开始。他们总以恶作剧捉弄他,频频与他的自行车过不去,不是将自行车大卸八块就是擦掉车漆,再不然就是将自行车绑到栏杆上升起来。除了暴跳如雷,以惯性思维冤枉成绩不好的学生,苗宛秋别无他法,以暴制暴,收效甚微。

然而,“爱之深,责之切”。这样一个刻板又无趣的老师,却还是因他的尽职尽责,因他的内心柔软,打动了戏内的学生,还有戏外的我。

了解到刘昊因家庭困难才倒卖商品,苗宛秋去派出所把他“捞”了出来,还逼着小舅子违反规定把没收的商品还给他;知道刘昊得了脑瘤,他便号召同学们捐款救助,自己养家都困难却捐了一个月的工资;听闻洛小乙的爷爷在家中摔伤,苗宛秋急忙骑着自行车带他赶往医院,结果把自行车给丢了,一句怨言也没有,当学生们找了一夜终于找到自行车,苗宛秋却责怪他们耽误学习时间;洛小乙自暴自弃,苗宛秋单独赴会,从混混们中间将他拉回正轨;看到别的中学的贫困学生掏不起补习班的钱,就免费在自己家中为他们补课,还被人诬告差点丢了工作……

若没有真情以待,哪有后来的师生情深?若没有那狂风暴雨下的脉脉温情,哪有那解不开的爱与被爱?最平凡的苗宛秋,给了学生们最粗暴简单的爱,也以自己用尽全力的奉献精神让他们发现世界的美好,引导他们去追求自己的光明未来。

在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中,苗宛秋在影片后半部个人的人格魅力光芒四射,这个起初并不讨喜的角色以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物形象逐渐立体起来,并撑起了整部电影。

从轻松玩闹的高一生活到紧张刺激的高三时刻,整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铺陈,也让人物间情感的建立趋于合理,而各种细节描摹出来的种种情感关系也成了关键的纽带,决定了这部电影“以情动人”的成功方向。“你以心换心,我将心比心”的师生情,“志同道合,互助友爱”的同学情,每一段都真挚而热烈。对比如今的时代更有距离感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他们的相处方式更能触动现代人的心灵。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曾遇到一些“恨铁不成钢”却视学生如孩子的老师,也遇见过那些与自己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们。也正因为如此,纵然,那不是每个人轰轰烈烈的青春,你也总会在那样的生活里发现共通之处;在那些个性鲜明的角色中,你也总能寻找到自己学生生涯里曾经路过的他(她)或者他们(她们)。

立意简单直接, 情感质朴无华。没有花式剧情的《老师·好》,也打破了以往国产青春片的常规路数,以轻松诙谐的基调呈现了正能量——只有爱慕之心的暗流涌动,没有“惊天动地”的青春期爱情;只有青涩时期的嫉妒与羡慕,却没有毫无底线的“撕”与“作”;只有充满怀旧色彩的氛围营造,却没有贩卖情怀的刻意而为之;只有被成绩困扰、乏善可陈的无趣生活,没有矫情苍白的文艺范儿堆砌的做作;只有偶尔叛逆、冲动的一时兴起,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疼痛……

而在探讨师生关系的烟幕之下,影片还有着励志的内核。那些调皮的学生们,在这样一位老师的引领下,各自拥有了自己想要的未来。可以说,自始至终,这都是一部既贴合20世纪80年代的人物形象,也符合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风貌的电影。

只是,在影片原本可以更完美地走向光明时,依然未能免俗地陷入了略微狗血的套路中,那是一个并不圆满的结局,也是我认为这部影片所存在的一点瑕疵:年轻时曾被北京大学录取却因家庭成分未能迈入校门的苗宛秋,将未遂的心愿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安静身上。放弃保送师范大学的名额誓要考上北大圆梦的安静,去看望被暂时停课的苗宛秋,更坚定了她自己的信念。他赠她自己的自行车,让她骑车回家。然而,归途中,安静发生了车祸,只能与轮椅为伴的她与北大失之交臂。无法释怀的苗宛秋,转而去了另一所学校执教,继续他“只知传道授业解惑,并不为自己寻求名利”的一个普通教师的生活。他和他们从此告别。

青春片题材必有爱情、绝症、车祸、死亡等“硬件设施”的魔咒,理想主义的《老师·好》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以此谢幕。也许,让一段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无可厚非,但这种有遗憾的忧伤,并不能令人愉悦。至少,我是如此。

当然,即便这样,也不能改变影片整体的品质,它终究是让我想起了从前,与各色老师们“战斗”“血拼”的岁月,在岁月中成长起来的我,也同苗宛秋一样认为:“有你在的日子,才是最好的时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