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随着“她经济”的迅猛发展,女性购买力日益强劲,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反映在房地产业上,受到公众高度关注。日前,一则关于“逾七成女性买房未接受伴侣资助”的消息传出,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引发热议。
这一数据来自某售房平台发布的《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涵盖京沪深杭等12座大城市的964户家庭。报告称,2018年,女性购房者比例整体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值46.7%,几与男性持平。其中30岁以上单身女性购房者逐年增加,比例高于平均值。关于买房资金来源,74.2%的女性受访者表示没有接受伴侣的资助,其中45.2%接受了父母资助,29%完全凭一己之力买房。有感于此,业内人士慨叹“女性总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一支决定性力量”。
尽管这一调查存在样本小且来源单一的缺点,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客观现实:购房大军中,女性身影确实越来越频密出现。
有观点认为,“女性买房”不能与“女性独立”直接画等号。诚然,二者并不完全对等,但女性买房现象的背后确实有女性独立观念的强大支撑。
从经济实力来看,女性经济越来越独立,在财务方面确实比以往拥有了更大的自由,抽出大笔资金购买大件商品成为可能。2017年《中国女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内地女性消费市场总值超过2万亿元,预计至2019年,“她经济”的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4.5万亿。女性消费将是未来消费增长的主力军,并有望成为未来消费行业持续增长的“风口”。如此背景之下,兼具投资与保障两重功能的房产受到女性群体青睐顺理成章。
从思想观念来看,越来越多的女性反感“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的论调,她们希望能与男性站在平等对视的位置上。房产不仅象征着财富、保障、安全,很大程度上还意味着底气和退路。
首先,财富势均力敌让双方拥有平等的话语权。离开了经济独立去谈精神和情感独立,不过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
基于从夫居的婚嫁制度影响,传统观念认为,结婚时买房应该是男方的“责任”,而女方买车、装修婚房作为陪嫁。但双方付出的价值走势正截然相反:房子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几十年不会坏,还能升值;车和装修则是损耗品,只会贬值,甚至报废。而婚姻法解释三对房屋产权的归属作出明确规定:婚前房产、父母赠予的房产归当事人所有,配偶没有主张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女方和女方父母都希望借助投资,能够获得一份保障,即便婚姻破裂,也能有一条退路。这就是为何大部分女性买房不依靠伴侣的原因所在——靠伴侣不如靠自己。
另一方面,女性想要一所自己的房子,实质上是希望拥有生活与心灵的独立空间。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则女演员马苏拼尽全力买房的故事。文章称,她上大学时,与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恋爱。某天,二人发生激烈争吵,孔令辉一气之下让她滚。马苏摔门而去,才发现自己无处可去。大受刺激的马苏,决心凭一己之力买房,最终如愿以偿。多年过后,她在受访时感慨道:“房子就是我的庇护所,我累了烦了困了,回家或躺或坐,从此再也不必到处游荡或者寄人篱下。”
这也正是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有名的那句话——“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背后的含义所在。
“在爱情上我不是一个苛刻的人,除了快乐和温暖,我什么都不想从男人身上得到。钱,安全感,地位,成就感,包括智识的乐趣,这些我都可以自己追求。”学者刘瑜的爱情观,道出了很多女性的心声。如今,经济与男性平起平坐的现代女性,已经不再为“要爱情还是要面包”的选择题纠结,她们会明确而霸气地宣布:“面包我自己买,你给我爱情就好。”
这当然是女性独立的表现。揣着钱包去约会,带着房子去结婚,还不够独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