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颖晗
上海正在试点利用AI技术对垃圾分类的品质进行分析。3月20日上午,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保障体系正式运营。运营后,上海日常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转运、处置的全流程都能在信息平台上追踪溯源。
据上海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该系统于2018年8月上线试运行,目前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处置实时数据展示、生活垃圾全程追踪溯源、垃圾品质在线识别三项功能,覆盖全市16区。
在“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上,上海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多少车在清运、怎么处置的,这些数据全部都在实时显示与更新,就连一辆清运车跑了哪几个小区,到了哪个中转站也一目了然。
不光懂得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也是重中之重。该系统大胆地做了尝试,首次运用AI技术对垃圾分类品质进行实时分析处理。
如何实现?垃圾在清运过程中或者倒入集装箱时,中转站里的内置高速拍摄装置会拍摄两千到三千张照片,再依靠AI技术自动识别垃圾种类,比如湿垃圾中混进了塑料瓶,那就说明这车垃圾有混装现象,分类不够彻底。这样一来,有助于倒逼上游的垃圾投放和清运环节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操作。
不过,上述相关负责人也坦言,AI识别垃圾比识别人脸难一些,因为垃圾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一个塑料瓶子可以是圆的也可能是扁的,目前这个新举措的识别率在60%左右。我们也在不断尝试,全国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当然,除了实时追踪,这套系统的应用,也会给相关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以及管理依据。如针对不同的区域、季节的垃圾产量进行分析,作出针对性的处理,抑或各区每天的垃圾量是否符合指标,一旦超出太多,能及时受到执法部门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