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3月1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两会特刊·声音 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惩戒格局 凝心聚力共创美好新时代 图片新闻 让乡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 让篆刻艺术彰显文化自信 为救命救急药纳入医保点赞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骆芃芃建议:

让篆刻艺术彰显文化自信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田珊檑

提起中国篆刻艺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骆芃芃充满了情感。她说:“中国篆刻艺术最大的艺术特征就是‘方寸之间表现大千世界’。小小的一枚印中,蕴含着历史、文学、哲学、美学、训诂学、文献学、鉴藏学、材料学以及书法和篆刻的技法等多种学问和技能。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艺术能像中国篆刻这样带给我们如此强大的文化自信。”

“然而,现代化高科技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快捷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有所流失。”骆芃芃委员提到,“近20年来,中国的印鉴功能被签字所代替。印章已不再是一个中国人的必需品,而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存在的意义很模糊。但是‘中国印’所特有的象征中国人诚信、尊严和公正的功能却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修习篆刻是一个中国人提升自身修养的途径,是一种人文追求,这个功能用签字或者打字更无法替代。”

“要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艺术。”骆芃芃委员建议,要从教育层面重视,在中小学课堂加入篆刻艺术的课程。为了不多占用学生的课时,可以在讲书法时加上篆刻内容,在孩子的心中早早种下篆刻的种子。目前全国已有百余所大学设立了书法篆刻专业,将来可以发展为篆刻艺术的独立学科。

同时,她还建议,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构建一个让篆刻艺术回归的文化自觉氛围。扶持专业机构多举办篆刻艺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讲座、展览。希望相关部门恢复使用印章的部分功能,提倡和发展篆刻艺术衍生品的制造业,让篆刻再度回归到我们的家庭和生活中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