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3月10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要闻简报 脱贫攻坚 半边天咬定目标不放松 图片新闻 “为中国经济投上信心一票” 职教改革 女性发展新机遇 “80后”男代表为反就业歧视发声 沈跃跃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性别平等教育要全程全员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教改革 女性发展新机遇

——代表委员谈现代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给职业教育注入了强心针。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如何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给女性成才提供更多机遇,与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职业教育专业选择应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当前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老大难”问题。为培养出国家尤其是东北振兴产业升级急需的工匠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走访了沈阳人社局、沈飞公司等十多个相关部门、企业。透过数据她发现,中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万多所,高等职业院校1000多所,但在近3000万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中,可以作为工匠人才储备的不足5%。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只能通过“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升入本省的本科高校,却同时还面临着“招生计划少、招生学校少、重点高校更少”的尴尬局面。

“职院在招生过程中,男女学生专业选择性别倾向非常明显,特别是汽车、建筑、医护、师范等专业在招生时,由于受社会观念影响,性别分化差异挺大,汽车、建筑几乎都是男生,医护、师范几乎都是女生。”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勤则对职业教育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深有感触,“如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与以前重体力劳动时代比,女性特别是女性技工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国工匠中的女性身影越来越多。同时,社会也在呼吁师范、护理等行业中从业者的性别更均衡,让行业发展更能满足多元需求。”

因此,李勤代表建议,要加大宣传引导,“要鼓励改变性别传统观念,鼓励大学生在就业时要跳出性别刻板印象,敢于踏足、打破过去传统观念认定的男性行业或女性行业界限,以是否适合自己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选择标准。”

产教融合有利于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如何取得更快发展?在张桂平代表看来,让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无缝连接,把人才的需求直接纳入教学体制上,是职业教育必须完成的过程。

由此她提出,要打通由专科起步的职业教育继续至本科、硕士、博士的深造路径;职业技术院校需要依托产业优势共同建设,引导行业企业主动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方面发挥作用。

张桂平代表指出,通过产教融合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的设立,研究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整合企业可以释放出来的教育资源。通过实习、实训、实践、实战的路径,学生从大一、大二开始就能接触到产业教育,大三就能具备基础的工作能力并能参与实际工作,解决企业因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时间长、成本大、培训后人才流失率高而造成的企业参与教育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经济发展靠企业,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发展靠教育, 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必将培养出无数的大国工匠。”张桂平代表自信地说。

但在产教融合的探索中,过去“留不住人”却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汴绣研究所工艺师程芳面临的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一系列引导和促进传统工艺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但传统手工艺发展仍存在短板。”程芳代表说,“过去我们以招收学生为主,由于传统手工艺制造待遇相对偏低,即便我们在职业学校或艺术学院开设了对口课程,学生们来厂实习后也很难留下。”

作为女红的代表技艺,刺绣的从业者多是女技师。如何挖掘、培养、留住女技师,成为汴绣继续传承发展的瓶颈。

“去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地方妇联组织纷纷找到我,希望能将传统手工艺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联合起来,一对绷架、一张绷床,只要进行一定的职业培训,留守妇女既能居家创收,又能充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一举两得。”程芳代表希望,国家能对民族传统手工艺类的职业教育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提高从业者待遇,另一方面让下岗女工、女农民等都有机会获得职业技能,在职业教育发展大潮中贡献巾帼之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