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
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被形象地喻为“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三个形象的比喻,将民营企业的困难指向了当下的营商环境。
问题已明确,破解是关键。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措施可谓空前。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为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好政策点赞,更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
政策的“加码”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近年来,虽然民营经济活力依然不断增强,但是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内外环境变化、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挑战。
“我经营企业已经有23年,去年是我感觉比较困难的一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如是说。她表示,这些困难其实是从2015年来积累下来的,影响的因素很多,包括国际环境、市场环境、用人成本等。
近几个月来,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市场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科技部、中央政法委、高法、高检、司法部等多个部门,都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在打破行业准入限制、解决融资难题、降低成本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等关键处着手,力图精准突破民企发展痛点。
“去年底,上海相关部门先后来到我们公司调研,感到非常温暖。”周桐宇说。
充满信心的期盼
如今,空前利好政策的大量出台,是否可以切实化解民企的痛点?
荣华控股企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荣华代表对民企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她建议,要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让民企真正感受到安全感,要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和考核,把政策进行量化。
周桐宇委员建议,对支持民企融资上的指标,要做得更细;在政策上鼓励银行,让银行真正放开绳索,公平公正地对待民企;打破对民企固有观念,做到不管对国企还是民企,目标是要支持到真正健康的企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周桐宇委员也提出,民企要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队伍建得好不好、自己的产品过不过硬、自己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怎样、自己的KPI指标定得是否到位等,要花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内部的运行。
“民营企业都是在一路磕磕绊绊中成长起来的,在‘风和日丽’下才能成长的民企应该也没有什么生命力,因此,要在内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踏实。”周桐宇委员说,“作为民营企业,我们会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