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佟吉清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六个方面34项重点工作,在这张长长的教育清单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坚决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内容备受关注。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教育脱贫立足当下又惠及长远,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渔”,正所谓“培养一个,致富一家,影响几代人”,可以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一般而言,贫困地区大都存在着教育这块短板,体现为“越穷越不要教育,越不要教育越穷”的恶性循环。特别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自身受教育水平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不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脱贫难度大,任务艰巨。
教育是扶贫的重要推手,脱贫要从促进教育公平做起。为补齐教育短板,向薄弱处发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个重要文件,都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前者提出“到2035年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后者要求“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教育不仅为个体提供上升的通道,还能惠及一个家庭,乃至社会上更多需要的人。28年前,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让人们记住了苏明娟,那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引发人们对农村失学儿童的关注。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这位生活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贫困家庭的小女孩,从小学、中学、高中,一路走进大学校园,而今有了体面的工作,当选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个人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父母的日子有了明显改善,以她本人名字命名的“苏明娟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在校大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基金池壮大之后,还将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
从受助人到捐助人,从贫困女童到出彩人生,苏明娟的故事让我想起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在2019年公开信《意料之外》里的一句话——女童教育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受过教育的女童能够生活得更加健康、更加富裕,她们的家庭也会因此受益。
毋庸讳言,贫困儿童属于弱势群体,在这当中,女童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家长外出打工,往往将女孩留在家乡,选择带男孩进城接受更好的教育。如果家里不能让所有孩子都读书,哪怕女孩成绩再好,也会被安排在家劳动,男孩则可以继续上学。那些过早离开校园的女孩,用稚嫩的肩膀撑起生活的重担,却又因文化水平偏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低要求低收入的工作,导致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乃至婚后家庭地位都受到影响。相反,提升了自身文化修养的乡村女孩,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为乡村的发展带来活力,是农村未来的创造者和主力军。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眼下,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重要关头,必须瞄准导致贫困的“痛点”对症下药。相关部门要树立不让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底线,实事求是地做好建档立卡的精准调查工作,扶贫资金更多地向教育倾斜,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保障并提升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照亮所有农村贫困儿童的求学之路,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的目标。
教育脱贫涉及儿童的人生、农民家庭的希望、农村社会的未来。只有让寒门学子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用知识掌握改变命运的主导权,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才能真正扶到“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