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养老机构日益成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方式。
然而,近年来养老床位数的增长速度不仅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更是远低于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近3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46.4万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以此计算,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约29.9张,相比《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至40张”目标,尚有不小差距。
不过,近期养老领域政策的密集出台、持续发力,让人们看到了“老有所养”愿景的真切可期。
先是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646项国家标准。其中新制定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对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提出102条要求,填补了该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这意味着,从今年7月1日起,养老院的评定将告别行标、地标各自为政的“自说自话”,而像星级宾馆一样,必须遵循全国统一的“硬杠杠”。
紧接着是2月22日,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共同制定的《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公布。方案不仅进一步阐明了“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的根本原则,还列出了行动“日程表”:到2022年,两项目标需要达成,一是宏观目标——要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二是具体目标——城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40张养老床位,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
方案的意义不言而喻:明确普惠养老服务的重要地位,将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同时也能防止过度商业化,保证了养老服务的公益性;而“政府+社会”联动模式的提出,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再加上近日广州、新疆、江西、大连、温州等地纷纷发布通知,落实201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要求,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境外投资者设立养老机构,可谓是利好频频,前景广阔。
自此,养老领域的发展格局已然定调,蓄势待发驶上“快车道”,“进入性价比高的公立养老院要排队100年”的尴尬与无奈或将成为历史。
“老有所养”是民生大计,关乎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安度幸福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不仅关系每个人的切身需要,也是评价社会发展水平、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期待在更多直击痛点、贴近民生的政策保驾护航之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以不断满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愿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