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2月16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庭·社区周刊 教育 如何看待教室的“黄金座位”? 拼尽全力的“斗争” 发挥“吃苦教育”的内在力量 聚焦儿童数字权利使之免遭网络欺凌与骚扰 和孩子一起品味书香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吃苦教育”的内在力量

■ 张西流

真实的生活不是只有学习和工作,让孩子们在繁琐的日常中体会生活的真实,成为不少学校寒假作业的灵感来源。上海市嘉定区启良中学要求每位学生在春节前协助父母做一次家庭大扫除,或为家人洗一次衣服。长宁区实验小学要求学生们在寒假至少“解锁”一项家务劳动新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每天主动承担至少一项家务劳动,为长辈做一件实事。(2月11日《文汇报》)

这些特殊的寒假作业,既是一堂劳动技能课,也是一种“吃苦教育”。当然,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并非上海这些学校的“发明创造”。众所周知,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吃苦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此前据媒体报道,有家长组团办“吃苦夏令营”,特别是在假期,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拓展训练营或偏远的乡下,通过体能上的训练,或者艰苦的生活条件,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去年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1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8%的受访者赞同父母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65.7%的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受访者认为磨练孩子的意志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吃苦教育”的主要收获。这份调查结果,引起了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吃苦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就如俗语所说“不知苦,哪知甜”“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吃苦教育”在国外更为流行。在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在德国,家长从不包揽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可见,推行“吃苦教育”,关键是要可持续。首先,要警惕“吃苦教育”极端化,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在某段时间内遭受点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让“吃苦“变成“痛苦”,这就失去了它的初衷。同时,“吃苦教育”要融入生活,而不能剥离成某次训练营或者几项任务。再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该把握好度,遵循客观规律,“拔苗助长”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吃苦教育”离不开整个社会教育理念、培养意识的转变,以及完善一系列与这种转变相配套的机构、制度。因此,在“吃苦教育”中,只有采取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发挥其内在的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