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改改
近日,杭州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在全市推广萧山婚调工作经验。
浙江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2018年以来,杭州市萧山区妇联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在全市首创了“家事半月谈”特色品牌工作,构建起基层婚姻家庭纠纷解决新模式。
网格化将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从萧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了解到,2017年萧山区夫妻离婚结婚比为30.6%,2018年至今该区夫妻离婚结婚比为24.4%,离婚结婚比这两年内下降趋势明显。同时,全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件2016年105件,调解成功98件,2017年493件,调解成功380件,2018年截至目前366件,调解成功326件,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呈现上升趋势。
“一组组数据对比可见,萧山区妇联立足家庭,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成效已逐渐显现。”萧山区妇联主席赵青对记者表示。
据赵青介绍,萧山区妇联联动综治、司法、公安等单位,在全区22个镇街场全面铺设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站,深入推进婚调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形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推动基层婚调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组织框架间如何有效黏合起作用?“萧山经验”用“分层过滤”递进调解工作体系来破解,实现了多层递进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
第一层:婚调网格调解。村社区婚调员开展排查工作,第一时间发现并介入纠纷,开展调处工作。第二层:镇街婚调站调解。调解站接到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申请,积极调配专业调解员开展工作,为当事人提供法律问题解答、心理辅导等服务,化解纠纷,促进家庭幸福和睦。第三层:诉前调解。区妇联在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设立妇联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派驻调解员到法院婚调室值班并开展调解工作,积极推动诉前纠纷调解和诉后心理辅导工作,节约诉讼资源。
与此同时,区妇联整合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以及各村社区里具有道德公信力的老百姓、村干部、“老娘舅”等民间正能量参与婚调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专职调解员500余名,兼职调解员2200余名,同时还有1000余名具有道德公信力的人员参与调解,努力实现“小矛盾全数化解,大矛盾联合调处,大小矛盾均不出村”。
提升基层妇联力量,创新开展“三治融合”
自群团改革以来,基层妇联力量壮大,如何发挥好这支队伍在基层婚姻家庭纠纷解决中的作用,也颇为重要。
对此,萧山区妇联强化调处指导,提升基层妇联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区妇联积极培育具有法律、心理、婚姻家庭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婚调团队,调解员每周固定日到基层坐班,为基层婚调站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指导基层调解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为有需要的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服务。据统计,萧山区近三年调处(口头调解与书面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964件,调解成功804件,调处率达83.4%。
在特色工作品牌——“家事半月谈”上,通过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开展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融合”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从根源上减少社会矛盾,达到“无讼”目标,促进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
在萧山区,各镇街场妇联主席每半月主持召开一次“家事半月谈”议事会,讨论辖区内排查到的婚姻家庭纠纷隐患,重点关注恋爱婚姻感情纠纷、家庭人身财产关系纠纷、邻里关系纠纷以及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及妇女、儿童权益的其他民间纠纷。
工作开展至今,全区共召开“家事半月谈”议事会1518次,排查婚姻家庭纠纷隐患809例,共调处婚姻家庭纠纷964起,调解成功804起,挽救了276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萧山区婚调工作由自发性、偶发性向制度化、长效化转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