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徐旭
1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召开“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首都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治理新发展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有关情况。改革开放40年,首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坚持创新理念,加强探索实践,狠抓末端落实,取得一系列成果,创造了首都特色的“十个一”。
全国第一个特别法人“身份证”
2017年11月3日,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为北京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居委会主任吴祥明颁发了全国第一个特别法人“身份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首张法人“身份证”的颁发,解决了村(居)委会在办理诸如土地确权申请、车辆购置和报废等事项的不畅问题,标志着我国村(居)委会已正式具备法人资格,法律主体地位凸显,村(居)委会可以自主参加社会经济活动,是新时代社区建设和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出台全国第一部社区服务与管理地方标准
2017年9月14日,由北京市民政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联合起草的《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社区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地方性标准。《规范》针对居民群众关心的社区安全、社区环境、社区服务,对社区组织应提供的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等服务项目配置和要求等内容进行规范界定,绘制了全国第一个社区建设的清晰蓝图。
形成一整套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以社区(村)为基本单元科学划分网格,将人、地、事、物、状态细化到全市4.18万个基础网格,配备各类网格员8.25万人,其中专职人员0.68万,兼职人员7.57万,建立起内容丰富、响应快速、覆盖全市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针对背街小巷管理不够精细、一些环境问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在东、西城区试点由街道公职人员担任街巷长,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小巷管家来整治背街小巷的环境提升和日常精细化管理工作。
第一次实现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面对城乡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北京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一目标,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率先制定《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梳理出10大类60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左右联动、上下互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做实做好民生服务,基本实现全市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村(居)委会第一次同步换届选举
2017年9月22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四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北京市第十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时间的议案,决定将北京市第十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时间由2018年调整到2019年,与北京市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同步开展。北京市现有村委会3920个,居委会3177个,村委会与居委会换届选举时间前后相差一年,每三年就有两年要组织基层换届工作,导致基层组织换届工作频繁、选举任务重、成本高等问题。选举同步后,将有利于实现村委会和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有效对接,统筹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第一次常驻社工事务所
在大兴区魏善庄镇赵庄子村,大兴区益民农村社工事务所在村委会所在地专门设立农村社工事务所,依托社工事务所的专职人员、兼职社工,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农村老年人、流动与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等提供服务、解决难题。农村常驻社工事务所是北京探索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突破,在广大农村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北京市党代会产生第一位社工党代表
2017年6月19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社工科副科长、社会工作师陈美玲作为第一位社工党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这标志着社会各界对社工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在养老、医疗等领域,人们对社工的认识已经到了新的高度。
推进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为让社区居民生活更便捷,在步行一刻钟的时间能解决居民的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方面服务需求,实现“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北京大力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截至去年底,累计建成1580个服务圈,覆盖全市92%的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被居民群众誉为百姓生活的“幸福圈”。
第一次探索实践“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为破解超大城市治理和基层治理的难题,2018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制定加强党对街道乡镇工作的领导、倡导党员参与社区(村)建设、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工作等14项推进举措,并明确每项举措的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赋予街道乡镇更多自主权,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打造了一张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品牌
如今,“耳聪目明”“嫉恶如仇”“神通广大”“屡立奇功”“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协助警方破获案件”,已成为“朝阳群众”的标签和名片。“朝阳群众”作为警民联手、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为朝阳区的平安做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2月初,北京市公安局上线“朝阳群众HD”手机应用,允许群众通过该应用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向警方提供线索。从此,“朝阳群众”不再仅仅是街道上戴着红袖章的大爷大妈,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朝阳群众”已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一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