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月10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提笔走天涯的苏州女孩 也谈新时代与新青年 万松老人塔 《朋友之间》:深感不安的一次阅读 我在故宫喝咖啡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身普通人家的孩子,就像昼最短、夜最长的冬至这天一样,过了这天,昼就一天天长了,光明就一天天多了。看重或者说正视冬至的人们,都是怀揣梦想的人们。

提笔走天涯的苏州女孩

■ 老九

冬至已经一去不回头地走远了,但冬至的气息犹在身边弥漫。苏州这个城市似乎比别的城市更看重冬至,在这里,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同时还是一个节日。清代苏州文士顾禄在他的《清嘉录》中记载:“郡人最重冬至节。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饮,谓之‘节酒’。女嫁而归宁在室者,至是,必归婿家。家无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间有悬挂祖先遗容者。诸凡仪文,加乎常节,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谚。周遵道《豹隐纪谈》:‘吴门风俗,多重至节,故曰肥冬瘦年。’ ”

“肥冬瘦年”,有点“冬至大于年”的意思,的确,也有人是这么说。但一般的说法,还是“冬至大如年”。大得像年,也就是比年稍小点,颇有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境界。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想到有一个苏州女孩,估计她就没能回到家人身边,来享受团聚的大餐,她的名字叫宋佳。

宋佳没有回苏州与家人团聚冬至节,是因为她远在隔洋的美利坚,太远了。这也不是她第一次重要节日不在家,之前的数度冬至节,还有春节,估计她也没有回来,因为其时她还在法兰西。空间的距离,使她不能如愿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与家人团圆,与养育她的城市亲近,失落也多少是难免的吧?但我想,聪明如她,一定会有办法排遣这种失落。首先是她远离亲人惯了,她会以她习惯的勤奋学习和课余工作来充实自己,摆脱失落;同时,她还一定会用她腮边的琴声来洗褪这种失落,用她腕下的墨香来熏淡这种失落。

这样的她何其有幸,我不能不为她平凡的父母做出这不平凡的设计而点赞。我们都知道有一个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双手使枪,百步穿杨,威震华蓥山,也震撼一代代华夏天南地北的读者。宋佳呢,她父亲是一位普通出租车司机,母亲是公司职员,居然将其独生女儿设计成为双枪美少女,不过这双枪不再是发射仇恨的子弹,而是琴声悠悠的《思乡曲》,是墨香幽幽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认识宋佳是在那年夏天,由江苏《少年文艺》主办的“缤纷江南走太湖”夏令营,一次全国性的文学少年活动,我被聘为辅导员,宋佳是营员。她随身携带一把小提琴,一有空余时间就练琴。我记得她在练一曲不断有跳弓的独奏曲《新疆之春》。后来,她所在的星海学校为她举办的个人书法展览,我也应邀参加并写报道。一次,她接到赴罗马尼亚参加国际小提琴比赛的邀请,她父母向我咨询要不要参加,如果参加该选什么参赛曲目。再后来,还有要不要参加书法邀请展出国参展等等。我都做了真心的表态,劝他们放弃了。因为这些活动,都要有自己不菲的出资。相对那些很富有的家庭,参加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可如果要靠老爸的扳扭方向盘来筹集这些资金,我觉得还是不如放弃的好。我的态度是,对于宋佳来说,以后这样的机会肯定很多。我还走进过他们家,知道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唯一朝南向阳的房间,是给老奶奶住的,我就明白,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一定差不到哪去。我还听说,她曾经想要一台钢琴,那时她已经上高中了,父母为不分心她的功课,就以她小提琴能考出演奏级证书为条件,想用一招缓兵之计来婉拒。这个级别非常难考。不料一个月后,宋佳赴上海参加考试,拿回了小提琴演奏级证书。她父母二话不说,当天就为女儿买回了崭新的钢琴。

宋佳考上了南京大学,是2加2的模式,读了两年之后转到法国芒勒大学继续学习。假期,她回过苏州,还先后两次到我们姑苏晚报实习,我是她的指导老师。她笑着说,承蒙老师不弃,再次“回炉”都收我为学生。随后是她在法国攻硕、就业,都比较顺利。他们公司的联欢活动,宋佳的小提琴独奏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宋佳的书法,更是被同事视为珍贵礼品。她的老板乔迁新居,就婉转通过别人的口讯,想得到苏州美眉的墨宝,结果如愿了。宋佳告诉我这些趣事时,我忘了问她法语“承蒙不弃”咋说,因为这个懂情调的法国老板在新居中悬挂了苏州美眉的墨宝,他也许该对这个苏州美眉说这么一声的吧?

去年年底,宋佳母亲送喜糖到报社,让宋佳的指导老师们分享她的新婚甜美,女婿是中国云南大理人,在美国发展。于是,这个苏州美少女华丽转身而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她就义无反顾地辞掉法国的工作。许多身边之物都可以遗弃,绝对不可遗弃的是她从苏州带到欧洲的小提琴,还有一把湖笔。

宋佳将转战美国拉琴和写书法了。虽然冬至没能见到她,但我与她许多的苏州亲友在圆圆的月亮下,似乎能遥隔万里听见她的琴声,闻到她的墨香。我没有代表这些亲友给她寄家乡特产,就草此则小文吧。临近结尾,一直都在考虑的标题还没有最后确定,是用提琴走天涯好呢,还是提笔走天涯好?踌躇推敲再三,决定选择毛笔。当代人用键盘更多,但笔也总不可能不用。用得多的笔,都是钢笔签字笔铅笔,这些从鹅毛笔转过来的笔们,都是要用手脉门匍匐桌上,仿佛五体投地,是实实在在的功力。而中国的毛笔,上有竹节,下有软毫,悬腕运作,这管天地间的笔宛如凌波仙子,绝尘而去。这支笔,宏观竹海千里,微观明察秋毫,其上蕴含多大的时间空间?多少的世态人情?说简单很简单,说深奥极深奥。

不觉有想到《清嘉录》中对冬至的记叙:“冬至日,士大夫家拜尊长如正旦,而不及于庶民之家。”想一想,也许正是这句“不及于庶民之家”,让我这个外地来苏者,从市民的文化心理上窥见了为何苏州人如此看重冬至的一缕缝隙。在我这个客居苏州29年整的外地人看来,苏州人是很看重面子的,比如选择同在观前街的两家店里工作,一家是百货店,一家是书店,哪怕书店的收入略低,活也未必轻,更多的人还是愿意选择书店而放弃百货店的工作,这样,在与外人说起来毕竟是与书香打交道,离文明更近,就会带来很强的自豪感。

冬至日不是只有士大夫们看重而庶民不必看重吗?在这一点上,反倒是做了提醒和暗示,“此地无银三百两”,苏州人就几乎所有真士大夫和庶民,都会毫不犹豫、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看成是士大夫家庭。即便眼下不是,那也想当然地理解为祖上一定是。即便祖上和眼下都不是了,那就充满自信地认定将来的后人一定是。所以,苏州人看重的这个节日,这个身外世界和心灵世界互为联通的节日,自然界中寒风嗖嗖,吴门人的内心则是阳光朗照。

所以,出身普通人家的孩子,就像昼最短、夜最长的冬至这天一样,过了这天,昼就一天天长了,光明就一天天多了。看重或者说正视冬至的人们,都是怀揣梦想的人们。

祝福你,提笔走天涯的苏州女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