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彩飞 陈苍舒 徐平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下王村是一处有着书香、稻香和花香“三香”美名的古村落,近年来,下王村依托农村新乡贤力量,在农村致富能人、乡贤群体中优先发展年轻党员,同时加强与村民代表、乡贤的联系互动。一个个乡贤开始由“后台”走上“前台”,为村庄发展提供了新的源头活水,推动了下王村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发展,也促进了多个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地。
乡贤群扩大人才“朋友圈”
下王村755户人家,34%的村民外出务工、经商。为了发挥这些人的作用,近年,村里搭建了一个乡贤微信群,定期发布信息、征求意见,拉近了村庄与乡贤的时空距离。
村支书王绍兴是这个微信群的创建人。他曾经也是乡贤,如今成了专职村干部,清楚做好乡贤工作的重要性,“农村留住人才难,吸引外来人才难,所以需要发挥乡贤的作用,从脚下的土地去培养本土能人”。
“开始建群时,只有二三十个人。后来,加入乡贤群的人渐渐增多。”王绍兴说,“当前乡村振兴轰轰烈烈开展,乡贤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关心村里的发展,大家都为能加入乡贤群为村里做事感到光彩。”
近年来,下王村开展了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等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前期,乡贤通过微信群献计献策,充分酝酿,村“两委”认真听取、吸收采纳他们的建议,形成了良性互动。
前不久,下王村推进“一户一宅”工作,信息同步在乡贤群中公开,大家在讨论中凝聚共识。乡贤王绍余家建了新屋,按规定老房子要拆除,他的父母不太情愿,王兆余自告奋勇提出做父母工作,亮明了姿态。
乡贤助力,干部给力,下王村的发展如同安装了“引擎”。近5年里,该村拆除违建面积2.4万余平方米,全村90%以上路面已硬化。变化涉及家家户户,在外的乡贤也更加关心村里的变化,乡贤群的“朋友圈”一天比一天扩大。
乡贤馆汇聚乡村“智囊团”
下王村村中心道路旁有一排老房子,这是村里的乡贤馆。下王村在旧房改造、A级景区村建设中,斥资100多万元,保护修缮了这片老建筑,意在留住乡愁,也为乡贤提供一个联络感情、相互交流的场所。
在外经商的乡贤回到下王村,总喜欢到乡贤馆坐坐。大家在一起聊生意,更多的是聊村里的发展。每到中秋、春节、清明等传统假日,乡贤在此汇聚,热闹非凡。
在2018年春节期间村里举办的乡贤联谊会上,乡贤们成了“诸葛亮”。村委会就当年的工作目标和明后三年工作思路征求乡贤的意见,乡贤们踊跃发言,分析现状,详细探讨与周边先进村的优劣势,结合村庄实际提出了50多个“金点子”。经反复商谈,村里最终确定以打造“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为目标,3年内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11个项目的规划。
王绍兴介绍说,以前,由于乡贤大量外出,村里做事选人只得“矮个里挑高个”,“做到哪里算哪里”。乡贤馆汇聚的“智囊团”,让村里的事业发展有了“高参”。
活动多了,乡贤与家乡的感情更加紧密。在宁波经商的王海锋是乡贤馆里的老常客。这位退伍军人热心村务,凡是村里有需要,他总是先公后私,村民信任他,去年换届选举,他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乡贤为村班子输送新鲜血液,是王绍兴感到欣慰的一件事。
“乡贤经”破解村庄大难题
建一条贯通全村的中心路,是下王村群众多年的梦想,也是乡贤们探讨多时的议题。项目虽好,但拆迁工程要涉及45户村民,其难度让人望而却步。
“众人之事,众人说了算。”村“两委”组建了以乡贤、各界代表人士为成员的村级“同心议事团”,从规划、设计、筹资,到拆迁、动工、建设,每个环节都有乡贤参与协商、议事,让他们发挥威信高、影响力大的优势,说服相关村民支持、配合拆迁工作。
村民王青海的住宅位于中心路拆迁范围,但他尚无建新房的经济实力,因此征迁工作久拖不下。乡贤们一起找到在杭州务工的王青海,经过做思想工作,终于取得他的理解和支持,征拆困局顺利而解。
不只是中心路项目,但凡村里的所有重大事项,村里都会念好“乡贤经”,使得项目进展顺利。兼任乡贤联络员的村网格员张秋芬告诉笔者,村里推行了“协商议事、协商办事、协商评事”的工作模式,难事不难了,好事更好做了。她掰着手指介绍近年村里办成的几件大事:流转1200余亩土地用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建设农贸集散中心壮大集体经济;投入100多万元开展全村道路硬化和入村口建设……“这些好事、实事能够办成,乡贤们功不可没。”
位于两条溪流中间的王下村,人称“船地”。如今,在众乡贤的助力之下,这艘小船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