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江平
■ 刘妍
“给姐姐的红枣、核桃都是全家人一颗颗挑好的,今天就寄。”12月9日,新疆哈密的第十三师维吾尔族职工艾外都·阿不都正在与千里之外的汉族姐姐王香莲进行微信视频通话。
“姐姐,您寄来的人参我收到了,我的眼睛已经好了,谢谢您一直挂念着我。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你们要注意身体啊!”今年11月28日,艾外都·阿不都眼部做了一个手术,为了不让姐姐担心,全家人都瞒着姐姐王香莲,偶然的一次通话中,王香莲还是知道了这件事,随即寄来了很多补品。
“我的这个姐姐啊,真是和我的亲姐姐一样亲,53年了,还能找到她,真是太幸运了!”艾外都·阿不都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讲起了他和姐姐王香莲的故事。
姐弟俩的故事,还要从53年前的那个冬天讲起。
偶遇
1965年1月,艾外都·阿不都的父亲阿不都·卡斯木病倒了。艾外都·阿不都带着父亲去哈密市的医院看病。医生说,哈密地区的医院无法医治这种病,建议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艾外都·阿不都带着父亲上了火车,准备回家再做打算。在火车上,一位扎着辫子、身穿军大衣的年轻姑娘走了过来。“你们是哪里人?要到哪里去?”姑娘蹲下身子一边询问,一边伸手将阿不都·卡斯木的袖子、裤腿往上撸了撸。
艾外都·阿不都把父亲的病情告诉了她。姑娘语气肯定地说:“这个病可以治好,我在乌鲁木齐等着你们。”
艾外都·阿不都给姑娘留下了自己的地址,他在交谈中了解到,眼前这个解放军战士叫王香莲,在西安某军校学医,这次是到乌鲁木齐的哥哥家探亲的。两人告别时,王香莲与艾外都·阿不都已经以“姐弟”相称了。
结缘
1965年3月15日这一天,艾外都·阿不都始终铭记在心。那天邮递员飞奔着送来了一封信。是王香莲的来信,信中除了询问艾外都·阿不都有没有带父亲去看病之外,还夹了10元钱,并留下了她所在实习医院的地址。
“那个年代1角钱可以买两个鸡蛋。她还是个学生,这10元钱,她应该攒了很久。”每当提起此事,艾外都·阿不都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艾外都·阿不都父子待在乌鲁木齐治病的四个半月,“我们一共收到王香莲寄来的7封信,每次信中都夹着钱,一共寄了140元,这笔钱帮我们一家人渡过了难关。”艾外都·阿不都说。后来他才知道,王香莲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她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补助也只有7.5元。
1966年,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一家人和王香莲失去了联系。
寻亲
1981年5月,已经74岁的阿不都·卡斯木突发心脏病。也许是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阿不都·卡斯木在一个午后,语重心长地对艾外都·阿不都说:“我可能好不了了,只有一件事放不下,那就是咱们家的恩人没有找到,我们欠她的钱还没有还。”艾外都·阿不都流着眼泪对父亲保证,一定会找到恩人。5天后,阿不都·卡斯木去世了。
一定要找到恩人王香莲!这是父亲的遗言,也是艾外都·阿不都的夙愿。女儿海丽切木·艾外都从小听着爸爸讲王阿姨的故事长大,深受影响的她也成了一名医生。“爸爸,王香莲阿姨是我们一家人的恩人,让我们帮您找吧。”海丽切木·艾外都说。
圆梦
2015年,海丽切木·艾外都看了几期大型寻亲节目《等着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填报了申请表,希望节目组能帮助他们一家人寻找恩人王香莲。今年4月初,海丽切木·艾外都突然接到栏目组打来的电话,邀请他们一家去参与节目录制。
“当录制现场的希望之门打开的一刹那,我一眼就认出了恩人王香莲。虽然她不再年轻了,但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艾外都·阿不都说。当满头银发的王香莲与同样年迈的艾外都·阿不都相见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姐姐啊,我们终于又见面了。我和父亲这些年从来没有忘记过您,我代表我们全家谢谢您。”与姐姐相拥,艾外都·阿不都已泣不成声。
“现在,我们两家的孙女是好闺蜜,几乎每天都在微信上互动。找到恩人不容易,希望孩子们能把这种情谊延续下去。”艾外都·阿不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