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彭秀银
作家毕飞宇很多作品都以女性为主角,他认为自己并不是刻意地以女性为表现主体,而是在反映普遍的人性。本文作者认为,如果从时间维度细察毕飞宇书写的女性故事,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生存的逼仄空间与精神困境,看到中国女性为了独立、尊严、权力、情感等目标左冲右突,这些不同时代的女性故事表征了中国女性精神流变,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来源:《扬子江评论》2018年第6期
《媒体对女性身体自我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张立敏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了媒体对女性身体自我影响的相关文献,剖析了媒体对女性身体自我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及途径。结果发现,女性是消极身体自我的受害者,而媒体对促成这一现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媒体提供的理想身体自我标准加以内化是女性身体自我及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关键,媒体对女性健康身体自我观念的建立和维护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与作用。今后应充分利用媒体向社会传达积极的身体自我观念,重视体育新媒体环境对女性身体塑造的独特影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心理需求,为女性健身活动提供具体的心理学的指引。
来源: 《体育与科学》2018年第6期
《国货毛衣赛美大会背后的新闺范》
作者:杨可
本文从1934年“妇女国货年”天津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抵羊牌“毛衣赛美大会”入手,讨论在毛纺企业、妇女杂志、女性团体及学校的联合推动下,时代的经济结构和政治、文化风潮如何共同制造摩登时代的女红传统。作为一种女性工作,从私领域来看,毛线编织继承了传统女红的“女性工作”中的情感和伦理内涵,逐渐替代刺绣、纺织成为女性情感和家庭责任的标准化表达;在公领域层面,毛线编织以其与现代技术和本土毛纺产业发展的关联而具有了体现女国民世界意识和国家意识、有补于现代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道德合法性。与此同时,随着价格低廉的国货毛线的普及,手工毛线织物的消费市场日渐发展,毛线编织开始出现从女性工作向妇女劳作的转向,妇女亦由此得以开辟新的职业空间和物质文化。
来源:《妇女研究论丛》2018年第6期
《女权主义的性论述》
作者:黄盈盈 张育智
本文以“巴纳德会议”为分析点,重点梳理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性战”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围绕着色情、女同性恋TP(男女)角色、S/M(虐恋)三个主题的争论而形成的性激进派女权主义与反色情派支配论女权主义这两种女权主义性论述的基本立场、观点分歧及后续影响。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性论述的梳理,是为了回到中国大陆的当下,观察其与中国大陆的可能关联,探讨进一步推进更为丰富而本土的“性思考”以及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发展另一类“性论述”的可能。
来源:《社会学评论》2018年第6期
《身体的武器: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赛场暴力》
作者:李金龙 葛辉
本文研究发现:体育赛场中的男性群体可以自己构建暴力的策略和行为方式,男性运动员对于暴力行为的实施有着明确的规则和“战术”;体育赛场是一种具有社会公开性的特殊场域,男性运动员的暴力行为能够被其他观众直观地观察到,这是赛场暴力对于男性社会意义建构进行影响的必要途径;赛场暴力对于男性运动员而言,具有除情绪宣泄之外的特殊意义;男性在体育比赛中更倾向于采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的身体对抗来实现对“亲密”关系的规避和控制;以身体作为武器进行激烈对抗是男性运动员性别认同的重要途径;赛场暴力经常被用于证明社会性别秩序特殊性:在体育运动领域,男性表现要优于女性。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