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颖
这些年,家长们也是蛮拼的。许多人一心盯着孩子,努力寻找解决孩子问题的“良方”“秘籍”,以致对某些“专家”、教子成功的“名人”、社会教育机构趋之若鹜。可是,追随或效法的结果并非都尽如人意。常常是钱花了,工夫也下了,却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教育孩子不容易,遇到很多头疼的问题,也因此产生自卑情绪。
问题的症结在于,人们总是纠结于孩子问题的细枝末节,着力寻找、运用各种解决方法,而缺乏站在更高层面认识问题的视野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更缺少现代社会具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核心理念,在孩子教育实践中茫然、困惑、遇到问题不知所措甚至干些傻事、错事便不足为怪了。
有个初二女孩,学习很一般,妈妈整天数落她。在听了“专家”做的“赏识教育”报告后妈妈学会了夸孩子。一天,女儿数学测验没考好,只得了75分,没想到妈妈说:“太好了,你真棒!还差25分就100分了!”弄得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妈妈的同事说:“我妈神经病!她什么意思啊?”
母亲学着夸孩子没错,但是没有领会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没有悟出其中的道理,不分对象、不顾具体情况机械地模仿,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赏识教育是激励孩子的一种方法,目的是通过对孩子身上小的闪光点的“正强化”,激发其自身的内在动力。其中传导的家庭教育理念是以孩子为本,注重教育活动中孩子的参与,帮助其建立自信。至于在某个具体事情的处理上是通过表扬、奖赏、鼓励等哪种手段、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述,并没有统一的、既定的模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只有懂得其中的真谛,以适当的方法作用于自己的孩子,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孩子没有什么通用的“术”,关键是在探索中悟“道”。
那么“道”与“术”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通常来说,“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是本源和机理,“术”是运用“道”的策略和方法;“道”决定“术”、统领“术”,是“术”的灵魂;“术”反映“道”、服务于“道”,是“道”的手足;“道”是“术”的升华与提炼,没有“道”,“术”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道”为统领,把握方向。大道至简,而“术”则是不胜枚举,家长在孩子教育中以“道”御“术”是关键。
“术”可学,而“道”靠悟。“悟道”不可能立竿见影,切忌急功近利。悟“道”是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孩子的实践,洞察和感悟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内化为自己的理念,这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修“道”深浅,也取决于视野、阅历和文化水平。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习相关的教育孩子的理论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把握大方向不偏离。而遇到具体问题怎么做,未必就有一个正确答案,关键是针对孩子的情况和具体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原则。
家庭教育的“道”是什么?“术”有哪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就儿童观来说,确认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以儿童为本,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儿童观,是家庭教育之“道”。当家长真正悟出了孩子是人不是物、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儿童是独立的人不是成年人的附庸等等这些关于儿童权利的基本道理,强化这样的认识,就能自觉地摆正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就会减少或避免无视孩子的生命权的现象,就会接纳孩子的不成熟而不是试图拔苗助长,就会尊重孩子参与的权利、在决定孩子的事情时倾听孩子的声音……而采取的具体方法是“术”,是“道”的细化,五花八门,因人而异,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只要把握好方向,不断在实践中尝试,总有适合您解决孩子具体问题的好办法。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多在“悟道”上下功夫,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当面对孩子的具体问题时,才能积极巧妙地去应对。
“道”是眼光,是战略,是理念;“术”是手脚,是战术,是方法。家长“悟道”的前提是有大局观,放开视野,把盯着孩子具体问题的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通过学习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看到孩子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有了开阔的思路、正确的方向和理念,再去“谋术”,寻找并在实践中创造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悟道”与“谋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道”者才能把握方向,做正确的事;有“术”者才会有效解决具体问题,正确地做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悟道”比“谋术”更重要,要先“悟道”后“谋术”。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著有《家庭教育是什么——家长学习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