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交通运输、公安、交警、环保等部门可以通过联合执法依法整治,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因为缺少专门性法律法规而陷入尴尬。而上海出台的全国首个地方性“治噪”法规为这一现象按下了停止键,带来了一个立法管理的样板,为治理非法改装车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值得各地借鉴和效仿。
□ 马涤明
12月2日,上海首例机动车噪音污染违法被查获,一辆改装的雅马哈摩托车因噪音高达117分贝被警方查处。此前,上海市发布全国首个机动车噪音污染治理办法。记者调查后发现,不少车主为追求发动机声音,会刻意改装排气管以增大音量。上海市民曾多次举报机动车噪音问题,非法改装摩托车还曾因飙车发生事故。(12月4日《北京青年报》)
刻意改装排气管只为追求大音量的,既有摩托车手,也有小汽车司机。城市本已喧嚣,再添了非法改装车噪音,令人难以忍受。一来这种噪音震耳欲聋,具有“灾难性”效果;二来这种“拉风”的噪音伴随着非法改装车辆飞驰而来,容易对车辆和行人造成突然惊吓,诱发疾病,严重者还会导致交通事故;三来很多非法改装车主都喜欢在夜深人静之时出动,破坏力更强。他们制造的巨大噪声已成为一害,不仅扰得人们日夜不宁,而且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却很少受到有效管理,执法部门每每以“无法可依”回应市民投诉。
事实上,对机动车噪音,特别是非法改装后的噪音,管理上并非无法可依。1997年实施的《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就明确规定:“禁止制造、销售或者进口超过规定的噪声限值的汽车。”而通过改装排气管达到“轰鸣”效果的车辆明显违反这一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也有禁止噪声扰民、违者予以治安处罚的规定。按理说,交通运输、公安、交警、环保等部门可以通过联合执法依法整治,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因为缺少专门性法律法规而陷入尴尬。而上海出台的全国首个地方性“治噪”法规为这一现象按下了停止键,带来了一个立法管理的样板,为治理非法改装车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值得各地借鉴和效仿。
首例机动车噪音污染被查确实具有警示意义,对那些热衷于非法改装的车主而言,无疑是一次严厉警告。但是,查处噪音车主不应成为终点,车主固然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非法改装者也不能逍遥法外。交警部门应联合交通运管、工商或市监等部门继续追查到底,依法处罚乃至取缔那些非法改装企业或个体户,才能达到治本之效,真正把安宁和安全还给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