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女性学作为一个新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获得长足发展。本文从时间维度,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的过程和收获,在厘清女性研究和女性学的本质差别的基础上,集中讨论女性学学科建设的“三部曲”、女性学开放发展的意义及其内涵。作者认为,强化女性学学科意识、精准划定女性学的学科边界和树立开放发展观是新时代女性学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 叶文振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女性学作为一个新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对推动妇女/性别研究,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改革开放40年来女性学学科的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强化女性学学科意识、明确女性学的学科边界和树立学科开放发展观是新时代女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40年女性学学科建设进程
女性学学科发展,一直牵动着女性研究和妇联部门工作者的注意力。女性学的出现是老一辈妇女理论工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妇女学”概念提出的。1986年女性学被作为一个专题在全国妇女理论研讨会上讨论。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到2000年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国家报告》,提出“逐步在大学开设妇女学选修课”。1997年,北京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正式设立了“女性学”硕士专业方向。2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由魏国英主编的我国第一本女性学教材——《女性学概论》。2001年中华女子学院成立女性学系,2004年10月开设妇女学辅修专业,在国内首次将妇女学作为专业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同样是2004年10月,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第二届年会暨女性学课程体系创建与发展研讨会;2011年6月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主办“女性学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学术论坛暨女性学系1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会议,女性学学科建设逐步在学科意义上推进与深化。女性学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学科在不断走向独立、成熟和壮大,成为女性研究中最有希望的主力军,成为其他学科在女性研究领域有所作为的主导力量。
女性学学科40年的发展,主要源于三个重要因素:第一,女性学在我国出现并得到长足发展是改革开放在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成果。第二,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女性学学科在我国发展营造了更为正向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并加强了我国女性学学者和国外学术社会的横向交流。第三,中国妇女研究会的指导和组织不可或缺:历届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都对女性学学科建设予以持续关注和研讨;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推动了女性学学科发展的深化;中国妇女研究会与22所高校共建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设立女性学硕士博士优秀论文奖等,都提升了女性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当下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还存在一些瓶颈。笔者认为,厘清女性学和女性研究之间的区别、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唱好三部曲、树立开放的学科发展观,都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厘清女性研究和女性学的区别
女性研究和女性学是不同的概念,推动女性学学科发展需厘清其区别。女性研究是一个学术范畴,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很多学科都可以介入,带着它们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对同样一个女性问题带来不同学科的探讨。而女性学是一个学科概念,有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边界,通过这个学科边界,展现和守护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并应用这些理论架构和研究范式,形成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对女性问题的探索和解释,在和其他学科的横向竞争和比较中,显示出本学科在女性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从繁荣女性研究的角度来讲,要有多学科的态度;与此同时,更要有女性学的大学科意识。一方面要明确区分女性研究和女性学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认识女性学作为女性研究主打学科的学科地位;另一方面还要坚定把主打学科做强做大的学科自信,加大发展的力度。
此外,从女性学学科意识到女性学学科疆界,还要界定清楚学科隶属问题。笔者认为,学界一直关注甚至也直接介入的女性社会学、女性经济学、女性教育学等,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学,它们分别是社会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的学科分支,是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在女性研究应用中的产出,它们的发展可以说只是女性研究的发展,和女性学学科发展没有关系。当下,相对于比较繁荣的女性研究,女性学学科建设滞后了,这种滞后的后果就是陷入非良性循环,女性学学科疆界不清晰,导致不少学术努力在耕种其他学科的责任田,反过来学术产出的减少又进一步模糊和削弱女性学在女性研究中的学科界限和影响力。
女性学学科建设的三部曲
女性学学科建设是一个三部曲的过程,即划出学科边界、搭建学科架构和建造学科实体。
首先,女性学建设的第一部曲是划出本学科有别于现存的其他学科的边界。女性学的学科边界至少拥有三大标记:一是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是女性,及从女性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这是女性学的初始和永久居所、重大的作为空间和力图称王的主战场;二是其理论与方法的边界,女性主义、社会性别意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思想的理论体系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三是其研究范式的边界,要在研究范式上弄清楚自己的特征,否则就有很大的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传统学科淹没或同化了。
其次,女性学要唱好的第二部曲是勾画本学科的主体结构,进而搭建女性学的学科架构。笔者以为,女性学应该是一个女性学概论、女性学理论、女性学方法论和女性学史学“一加三”的组合:女性学概论是学科的主楼,是对其他三个部分的统领和统筹,女性学理论、女性学方法论和女性学史学是女性学概论延伸扩展出来的三大副楼。
最后,女性学的学科壮大还在于唱实第三部曲,即通过踏踏实实的建造,把学科架构蓝图变成学科实体。一方面应借鉴传统学科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一加三”的学科主体成长;另一方面应推动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外部应用和本学科研究范式的对外推广,建立女性学学科分支,如社会女性学、经济女性学、人口女性学和教育女性学等,形成“一加三”、再加很多学科分支的学科发展态势。
女性学的开放发展
除了开放式的学科建设以外,女性学还需要坚持另外三个方面的开放:女性研究领域的开放,女性研究队伍的开放,女性学人才培养的开放。
首先,女性研究领域的开放还要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包容静观转为积极示范,从并驾齐驱转为先行引领。主动开放是有学科准备的开放,示范式开放是有本学科创新的开放,引领式开放是拥有本学科带动效用的开放。要让女性研究领域呈现这样性质的开放,还是要有比较清醒的女性学主体意识和比较丰富的女性学运筹能力,而这些意识和能力又都建立在本学科日益强大起来的基础上。
其次,女性研究队伍的开放涉及女性研究队伍的性别结构优化和良好性别合作关系的建立。从一定意义上讲,女性学学科队伍的性别结构优化要比绝对规模的扩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在这方面的开放应该是有意而为之,要有具体的性别结构优化目标和时间表,更要有受到男性学者关注和欢迎、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女性学者不仅要继续发挥学科主力军作用,而且还要担负起培育和发展男性学者的性别责任。
最后,要培养更多具有女性学学科基础和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人才。女性学的开放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新兴学科的发展理念和规律,它还是一个涉及多个开放维度一起发力的学科发展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同时抓好学科发展理念的转变、学科发展的内部与外部协力,以及学科外向发展的多维度组合。
(作者为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