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富东燕
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中核集团的“华龙一号”、“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国产钴60和高温气冷堆等成果入选展出。核工业领域的一个个高科技产品彰显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现场参观者无不为之惊叹和震撼。
“核工业的发展是中国40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融入世界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核能发展的主力军,中核集团始终以建设更加自主、先进、安全、高效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为己任,坚持党的领导、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日,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在集团举行的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总结道。
40年来,中核集团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砥砺奋进,不断书写着精彩的核工业篇章。
核能:铸就可持续发展坚实基础
“华龙一号”是我国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现已成为新的“国家名片”;
“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是中核集团针对区域供热需求开发的产品,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多用途、投资少等特点;
2010年,钴60实现放射源国产化,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与控制,2018年实现规模化出口,成为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又一里程碑;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核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铸就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余剑锋介绍说,目前,中核集团拥有全资、控股及具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事业单位700多家,在职职工约14万人,拥有中国核电、中国核建、中国同辐等6家上市企业,涉核资产和人才队伍规模最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拥有的核工业全产业链企业集团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核集团发展了以核电、核燃料、核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核科技产业,取得了‘华龙一号’、快中子反应堆、高温气冷堆、低温供热堆、模块化多功能小型堆、铀浓缩技术工业化应用、CF3燃料组件、地浸采铀技术、230兆电子伏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诊疗药物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社会民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秘书长苗红波评价说。
创新:在“卡脖子”问题上下功夫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两弹一艇”的研制开始,核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历史。40年来,中核集团坚持自主创新,确保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因为中核集团掌握了核工业全产业链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才能够提供从基建、运行到核燃料供应等所有环节的自主产品和服务。”余剑锋强调说。
改革开放40年,中核集团自主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相继掌握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实现了中国核电技术的型谱化发展;在几十年核电建设运营的成熟经验基础上,中核集团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成功研发了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福清5号机组是“华龙一号”的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目前其施工正在顺利推进。“‘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是因为中核集团承担了国内所有核电站建设,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工作的领先企业,积累了大量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现在,我们的核电建设能力是国际上最强的。”刚刚从福清施工现场赶回北京的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
核工业6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核科技是战略高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从国外买不来的,必须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依靠自主创新,我们创造了‘两弹一艇’的辉煌,铸就了国家安全基石。新时代,中核集团更要坚持自主创新,特别是要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上下功夫。”余剑锋表示。
未来:续写核工业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核电从“国之荣光”到“国之重器”再到“国家名片”,中核集团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新时代新作为。余剑锋表示,中核集团正以军民融合的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改革方向,以两核重组为契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治理与管理相结合的母子公司体制和管控模式,加大授权经营力度,为后续改革做好准备。
“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有23个科研院所,涉及核工业所有专业方向。”余剑锋透露,他们要通过这些科研院所带动全国所有涉核的科研力量,推动我国先进的核工业体系建设,形成先进的组织体系,来推动核工业科技创新和发展,形成产研结合的产业模式。
新时代新使命。“核工业第一代人实现的辉煌,在我们这一代人也一定能够实现。”余剑锋坚定地表示。下一步,中核集团将努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