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小天地,却可以看尽人生百态、世间悲欢。一个小家庭,有鹣鲽情深的爱情,也有难以割舍的亲情。一个大时代,既看到了小人物的成长,也看到了社会的变革。
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织,现代意识与传统价值观的融合,《正阳门下小女人》充满了励志元素与正能量。
■ 钟玲
送别了口碑惨烈、三观“有毒”的电视剧《娘道》,北京卫视接档的《正阳门下小女人》终于开启了“大女主”剧的正确打开方式,播出近尾声,《正阳门下小女人》在豆瓣网仍保持着8.0分的好成绩。虽然被指前期磨皮严重,男女主角们的青年时代五官都被磨得看不太清楚——是啊,让一群奔五奔六的人饰演20岁左右的青年男女的确是有些困难,可是蒋雯丽、倪大红等戏骨们的精湛演技和明快紧凑的剧情,仍旧成功地让人们忽略了这点瑕疵。没错,讲好故事才是王道,即使前期有些“装嫩”,非京籍的一众演员也操着一口并不地道的北京腔……
小女人,“大女主”
正阳门下的小女人,说的是徐慧真。某年冬天,北方的寒夜里大雪纷飞,就在这一天徐慧真的丈夫贺永强与她的表妹私奔了,她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在街上拦车去医院……一生中的重要时刻没有丈夫的疼爱与呵护,徐慧真没有流露出一丝柔弱。对车夫临时加钱不服,直到偶遇“窝脖儿”蔡全无,才得以到医院平安生产。而后,因公公去世,还未出月子的徐慧真就接手了公公留下的小酒馆,重振旗鼓。这部剧就是以这个小酒馆为切入点,通过“小女人”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徐慧真久经磨难,最终成为商界女强人的故事。
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生存“游戏”里还有无良之人屡屡制造麻烦,命运如此安排,对一个女人来说堪称劫难。刚看前两集时,这悲惨的剧情设定曾让我误以为又是苦情戏的模式,幸好,徐慧真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很快让我感受到了这部剧的“大女主”风范。
没有男人都爱我且各个均“忠犬”的玛丽苏情结,也没有依靠男人上位走向人生巅峰的狗血桥段,徐慧真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凭着自己的智慧打拼而来。
经营一个人的小酒馆,她靠的是诚信与真诚,坚决不卖假酒害人,且做人做事八面玲珑,对任何一个顾客都公平对待绝不“看人下菜碟儿”。在她的眼里,人只有两种,只分善恶,不分贵贱。她还善于审时度势,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管理六个人的小企业,她靠的是以德服人、以德报怨。对下过绊儿的范金有,她该收拾收拾,关键时刻还能握手言和;对有过嫌隙的赵雅丽,她能事事为对方着想,最终获得“死忠粉”一枚……知人善任,安心放权,所以她的事业才能越做越大。
果敢聪慧、刚柔并济、圆润练达,一个人独自走天下的徐慧真,才是不折不扣的“大女主”。 近几年的女性题材剧经常是打着“大女主”的旗号却走着“玛丽苏”的道儿:像《女不强大天不容》,女主角从记者一路升攀为一家报社的社长,全靠男性挚友指点迷津;像《我的前半生》,女主角罗子君从弃妇到独立女性的成长过程也全依赖霸道总裁贺涵;像《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女主角们也都是依附男性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这些电视剧尽管在价值观上已有所进步,却还是未能完全免俗——嘴上言说“独立自主”,骨子里却又默认着“男权”。
徐慧真则不然,做生意,她是凭借自己的人生哲学;生活中,男人在她的世界里成了“贤内助”。她与志同道合的蔡全无,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将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他们的相处方式,让人清醒,其实女强男弱不过是婚姻的其中一种模式,两人能够互相尊重与相互理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也可以使爱情温馨、婚姻牢固。
在爱情上,她亦有自己的主心骨。年轻漂亮的徐慧真身边有许多追求者,可是呢,除了蔡全无是真心以待,其他人的爱慕多少都带点杂质,不是看上了她拥有的产业,就是惦记着她的四合院儿,通通现实的很。不过,她慧眼识珠,认定了忠诚可靠又心存大智慧的蔡全无。
尽管生在旧时代,但徐慧真既具备了传统女性的美德——吃苦耐劳、宽容大度、温柔善良,也具备了新时期女性的特质——乐观自信、勇敢洒脱、坚毅独立。面对重重困难,她总能迎面而上,无论什么时期;对于终身大事,她也可以暗中制造机会勇敢追爱;被丈夫背叛与抛弃,她没有哭闹,更没有放低姿态试图挽留无意义的感情,而是果断地提出离婚。
委曲求全、自轻自贱,在徐慧真的字典里压根儿就不存在,不带一丝留恋地快刀斩乱麻能迅速从不幸的婚姻里抽离,徐慧真做到了经济与精神的双重独立。
就是这样,清欢之姿、刚硬之态,一个平凡女性的传奇人生呼之欲出。
小胡同,大时代
拉洋片儿的片儿爷、蹬三轮儿的强子、玩儿古董的牛爷、开绸缎庄的女老板陈雪茹、教书育人的徐先生、扛大包的“窝脖儿”蔡全无、俄罗斯的外交官弗拉基米尔……三教九流聚集在小胡同里徐慧真的小酒馆,聊聊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儿,唠唠世界风云与国家大事儿,喝点小酒谈谈人生与理想,50年的岁月就在小酒馆的繁荣兴旺到冷清颓败的变动中消逝了。
这是一幅生动、鲜活的时代画卷——
1955年,公私合营,私营小业主纷纷响应国家号召。那时的徐慧真,两个麻花辫,一身粗布衣,像阿庆嫂般一个人独自在小酒馆从容应对“各路人马”。
1958年~1960年,“大跃进”,全国上下大炼钢铁,那时的徐慧真带着员工四处寻觅铁锅,为小酒馆争第一。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身在农村的人们严重缺粮、食不果腹,受灾群众纷纷涌入城里。那时的徐慧真剪去了一头长发,艰难度日,仍不忘救济前夫一家。
1966年~1976年,“文革”十年,社会动乱。那时的徐慧真,任职居委会主任却受小人范金有的迫害被革职查办,有才能也无法施展。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大街上不再是单一的黑白灰军绿。小酒馆重新回到徐慧真的手里,再一次在她的经营下焕发青春。
1985年,中国经济复苏,港台文化“侵入”内地。小酒馆日益兴隆,徐慧真的装扮也紧随时尚潮流,8寸的高跟儿鞋,考究的喇叭裤,夸张的大耳环,微卷的短发,一应带着时代的气息。
1990年后,徐慧真用上了大哥大,开上了奔驰车,从小酒馆到三星级酒店再到房地产开发商,她的事业和经商版图实现了“三级跳”。小酒馆日渐落寞,但经济飞速的北京却是一片繁华景象。她的孩子们出国、归国,进入家族企业,组建了小家庭,也渐渐地搬出了她的四合院,入住宽敞明亮的楼房。
……
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更迭,徐慧真的坎坷人生路,既是她一个人的创业史,也是中国几十年的变迁史。
而大时代的背景下,正阳门下的小酒馆里,有烟火气息,有市井味道,也有人情冷暖以及世态炎凉。
陈雪茹与范金有,处处与徐慧真争高低,不是落井下石就是谋划算计;受过徐慧真恩惠的赵雅丽和片儿爷却始终以她“马首是瞻”;小酒馆的员工马师傅和孔玉琴习惯了捧高踩低、见风使舵;以牛爷为首的街坊在徐慧真遇到困难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她东山再起;不知感恩的贺永强夫妇总是在徐慧真的大度无私面前得寸进尺;贺永强的三个女儿在徐慧真的言传身教下善良、大方,与父亲的自私自利相距十万八千里……
一方小天地,却可以看尽人生百态、世间悲欢。一个小家庭,有鹣鲽情深的爱情,也有难以割舍的亲情。一个大时代,既看到了小人物的成长,也看到了社会的变革。
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织,现代意识与传统价值观的融合,《正阳门下小女人》充满了励志元素与正能量。或许,没人能无视这部剧在新千年以后模糊的时代感,也有人不爽徐慧真的坚韧与善良太过“圣母”,但,这仍然不能改变其是一部精彩剧集的设定。
我确信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