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家庭角色的现代变迁——从“贤妻良母”到“夫妻和睦”》
作者:冯爱红
新时代男女两性性别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女性“贤妻良母”的角色在家庭事务与家庭资源的决策和分配权利上逐步与男性趋于平等,夫妻以平等的家庭地位共同持家养家、共担家庭责任。基于此,文章认为女性也是家庭生计的供养者,鼓励建立夫妻合作式家务劳动模式,一方面增强男性家庭角色力量,另一方面通过“母亲”的角色积极凝聚家庭成员亲情力量,树立“夫妻和睦”新形象。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论职场女性管理者话语权的缺失、束缚与重构》
作者:HAO Yiren
随着职业地位的提升和拓展,中国女性管理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平衡,性别不平等、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并具有一定隐蔽性。女性管理者的话语权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作者认为,应将两性平等意识及策略吸收和纳入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政策方针中,建立和传播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知识体系,摒弃社会文化中守旧过时的性别刻板印象和定位评判,消除两性对立的思维模式,鼓励和支持男性的理解参与和两性间的通力合作,最终达到全社会共同建构一个鼓励多元化表达、包容理解且尊重差异的和谐共赢的话语机制。同时更需要女性自身的配合和努力,建构和分享属于女性的话语机制。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安吉拉·麦克罗比:流行文化导致性别平等的幻象》
作者:常江 史凯迪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梳理并剖析英国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家安吉拉·麦克罗比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观念。安吉拉·麦克罗比认为流行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导致了女性主义的消亡,而当代性别与文化研究应当努力回归伯明翰传统,实现重新政治化。她对理论范式自身所基于的逻辑或范式的不断反思,是文化研究保持持续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来源:《新闻界》2018年第10期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传承价值》
作者:董秀团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蕴含着突出的女性意识,关于女性在创世、感生、文化创造等各方面业绩的神圣叙事,充分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尊重女性的原初观念。这种文化传统中原初的女性意识,与西方社会中历经男权压制后才产生的女性主义觉醒有所不同,是人类知识积累中更为可贵的经验。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性意识,在当代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当下社会和谐两性文化的构建,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来源:《思想战线》2018年第5期
《民族中学生社会性别角色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现状》
作者:周波 廖峻
性别角色会对一个人的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双性化被认为是更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性别角色类型。本文通过调查后发现,民族中学生的性别角色向双性化和未分化分流,女生双性化比例普遍高于男生;女生的性别印象中仍然带有不良刻板印象;双性化学生对自己的性别满意度最高,未分化类型学生性别满意度最低。通过培养与社会要求相适应个性特点、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第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