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知道 改革开放以来党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历程与经验 艾琳·格雷:现代建筑是舒适生活的容器 月经假,保护or伤害? 发现与赋权:从妇女口述史走进女性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4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现与赋权:从妇女口述史走进女性

——关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从妇女口述历史发现新议题”研讨会

阅读提示

近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从妇女口述历史发现新议题”研讨会在京举办。逾50名专家学者围绕妇女口述史与妇女史研究、以妇女口述史赋权女性、妇女口述史研究的方法与材料收集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此次研讨会既注重从妇女口述史料中发现“被遮蔽的女性”,也注重通过妇女口述的方式赋权女性,为进一步推动妇女口述史研究做出了有益探索。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刘天红

近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从妇女口述历史发现新议题”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女性图书馆主办,来自天津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科研院所的逾50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妇女口述史与妇女史研究、以妇女口述史赋权女性、妇女口述史研究的方法等议题展开讨论。

从女性视角增补历史真相 发现女性主体

口述史之于妇女研究的最主要意义首先在于以妇女口述史进入,可以发现被政治家、历史学家认为非官方非正式的社会经历。妇女口述史是填充妇女史,完善主流历史的重要方式。与会学者通过妇女口述史料收集及研究,重新解读少数民族、乡村社会历史,发现和理解女性自我意识与国家解放话语之间的关系。

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研究是备受青睐的议题。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发展与影响研究中心于凤静教授通过对少数民族鄂伦春族非遗传承人、年届89岁的额尔登挂老人的访谈,收集整理了2万余字的图文资料。借此,她全景式地呈现了鄂伦春族的历史演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及民族宗教与习俗,发现鄂伦春族少数民族为原住民的主人观、多民族平等一体的民族观、师法自然万物有灵的生态观、女性为本男女平等的社会观等文化观念。

山西省社科院刘晓丽研究员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开展了村民群体口述史的搜集与研究,以弥补乡村社会史的缺失。刘晓丽在以村民群体为主的访谈中,关注到口述者在经历历史事件时所处年龄、性别、身份及职业、文化水平、性格特点、在村里的地位等差异,关注村民对人民英雄——李顺达的怀念和评价及对集体经济时期的集体记忆,借此从多个面向发现、记录乡村社会史。

发现女性主体隐秘的内心世界与主体能动性是妇女口述史研究的重要贡献。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通过对参与小三线建设的女性口述文本的分析,发现其自我意识交织在国家、集体、家庭、劳动、历史记忆等多个场域。这些女性身上同时存在着“异化与抗争”:一方面,她们在政治动员、集体主义、阶级话语等方面呈现出被动性;另一方面,她们在不断寻找“自我”生存空间,对国家、集体、传统文化具有一定能动性,追求“自我实现”。

赋权女性的妇女口述史

妇女口述史研究致力于发现“被遮蔽的女性”,弥补主流男性视角主导的历史之不足,也通过讲述赋权女性,激发其主体意识。

天津师范大学杜芳琴教授通过其在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周山村所开展的调查与实践经验,认为妇女口述史的功效与用途不仅仅在于留下历史的印记,填补妇女的历史缺失,成为妇女史填补主流史、妇女口述史填补妇女史的“双重补丁”;更重要的是妇女自我赋权、创新变革的利器,推动社区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周山村的女性通过讲述“妈妈与女儿的故事”激起“要改变”的信念,并通过系列讲述《咱们的故事咱们秀》《乡村故事:说说咱们的村规民约》,编写唱基于个体生命经验的顺口溜等在行动中实现集体赋权,并逐渐促成变革。

中国传媒大学王宇英副教授从历史创伤的影像书写角度出发,探讨公共记忆视野中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二十二》。王宇英认为,再现历史有助于消解创伤,亲历者可以在回忆与讲述中学会与残留的伤痛并存、和好。她进而表示,《二十二》主创团队在历史创伤再现过程中强烈的伦理自觉,令人钦佩。但是创伤记忆的书写更应该具备见证历史、提供证词的自觉意识。因顾及道德而忽视了对真相的追寻,会窄化纪录片的价值。

中华女子学院李慧波博士对由国际特奥会东亚区发起的,以口述史方式对智障人士及其家庭成员、相关人士所收集的访谈资料为基础,分析口述史方法运用于智障人群所带来的影响。李慧波认为口述史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外力推动模式,介入和支持弱势群体,激活弱势群体的主体性。她进而表示通过口述史的方法,让智障者及其家庭讲述,可以使其发出自己的声音、构建其个体认知、激发生命活力,帮助其挑战刻板印象,使公众对智障人群和家庭有更多的了解和同情。

妇女口述史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妇女口述史研究是包括设计、访谈和编辑的全过程,需要研究者秉持“理解”和“倾听”的心态,深入女性的生命经验进行“打捞”和钻研。

山西省社科院李卫民副研究员以妇女口述史研究的重要学者定宜庄的著作和研究入手,分析了定宜庄口述史研究的成就,并对口述史研究的方法进行反思。李卫民认为,口述史研究工作是复杂的、立体性工作,深度访谈是其核心内容,深度访谈应涉及个人信仰、精神生活等深层次内容;应将口述历史纳入学术视野,按照学术研究的要求,对口述历史做深度加工;应具有问题意识,以问题为线索,让口述史料向规范、有机的历史著作前进。

口述史料收集是口述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女子专修学院副院长刘锐介绍了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妇女口述史料的采集情况。从2016年起,“黑龙江地域口述史采集计划”已进行269期。“口述哈尔滨史”活动吸引了76名老年女性讲述者,共采集视频资料6000多分钟,音频资料3000多分钟。

访谈是收集口述史料的重要方式,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北京市门头沟区特殊教育学校魏宏亮以其在全国妇联老干部局“家风”口述史项目中所进行的对一位99岁高龄女性的访谈为例,介绍了口述史访谈的方法。他表示,口述史访谈应时刻坚持“倾听”与“理解”的原则。

总体而言,此次研讨会既注重从妇女口述史料中发现“被遮蔽的女性”,借此增补主流史的缺憾,也注重通过妇女口述的方式赋权女性,彰显其能动性及促进变革的可能性。与会者结合实际研究经验对妇女口述史研究方法做出的探讨,及妇女口述史研究平台的搭建,也将为进一步推动妇女口述史研究做出有益探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