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0月21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文明周刊 教育 亲子共读 是最好的童年礼物 成长的足迹 美国四成受访家长认为电子设备影响青少年睡眠 教会孩子有选择地“听话” 读懂孩子 才能教育好孩子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会孩子有选择地“听话”

■ 杰西卡

近日,有一篇关于双胞胎姐妹在夏令营被教练猥亵的文章,读来令人非常气愤。当孩子家长批评孩子为什么不反抗时,孩子质问家长:“不是你叫我听老师的话吗?”这不禁让笔者反思,“养一个听话的孩子”真的对吗?

“听话”的迷思

在管教孩子时,孩子经常说“不要”,我们则说“要听话”。这样的对话,我们没有让孩子明白对错,只是一味追求“遵守”的结果。

而更经常的是,孩子反驳“我偏不,为什么?”,我们一开始也许还会解释,但最后就变成,“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我是你妈妈/她是你老师,你要听话”。

从小没有树立起是非观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却又被灌输了一个错误的认知,“我需要因为某个身份而服从”。

这样的“听话”真的好吗?

不用听话 但要明事理

允许孩子不听话,不意味着不给孩子立规矩。管教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孩子“自我管理”机制,只有从小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是对的,这是错的,他们长大后才能充分“自治”。

想想每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最习惯的说法是怎样的?“我数到三,不可以继续这么做了!”“不可以,要听话,不听话不是好孩子”。这种口气把我们和孩子对立起来,我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我需要你无条件服从,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个行为是错误的。

于是,只要孩子不做了,“听话”了,这件事就翻篇了,却错过了教会孩子明白事理的机会,让孩子明白这为什么是错的。比如与其说“不许咬人,要听话”,不如这么说:

“咬人很痛”——强调结果。

“咬人让她不开心”——强调影响,对于年纪小的孩子 “说教”,他们的确不能理解,但是对于情绪情感,他们却是非常敏锐的。所以强调对他人情绪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你想和她玩,你可以挥手,可以说“嗨”“如果你很气愤,可以去一旁平静一下,可以深呼吸”——提供正确的做法。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不可以,但却没有及时给予孩子解决方案。于是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就会出现“屡教不改”。

可以不同意 但要礼貌反对

在日常生活中,要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发表不同意见,千万不要总是家长一言堂地说:“你怎么总顶嘴,不听话呢?”其实从一定角度来看,会“顶嘴”的孩子就说明,他们有独立思考能力,他们不是单纯地“服从”,而是有自己的想法,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可以允许孩子不同意,但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有礼貌地反对、有理有据地反驳。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孩子,都是通过“蛮不讲理”、大哭大闹来表达反对。

反对不需要嗓门高,坚定并且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是很多成人都欠缺的一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把“听话”和“顶嘴”对立了起来。因此,抓住孩子每一次的“顶嘴”机会,教会孩子有礼貌地反对,这才是我们更需要做的一件事。

先不要扣帽子,而是尝试提问聆听,“嗯,听上去你并不想做这件事,为什么呢”——了解原因。

澄清矛盾分歧,引发思考,“我明白你的想法了,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呢”——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立场,启发孩子如何找到一个“双赢”解决方案。

及时复盘,“你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想法的,出现不同想法时,我们需要去问清楚,了解对方怎么想。我们也可以一起努力想出第三个方法,有时即使没有第三个方法,我们也该有礼貌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并不需要通过大吼大叫来表示不满”——让孩子明白,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会被聆听和接纳。

警惕盲从 引入多元化价值观

从上幼儿园开始,不少孩子自然地就会听老师话,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不是坏事,融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就是“去自我中心化”,让孩子学会遵从某种规则进行做事。

但也就是从那个时刻开始,我们可能会遇到的一个教养挑战是孩子太听老师的话。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吃饭,老师要求不能浪费,一定要吃完。这时,孩子即使吃不下也要吃完,因为要听老师的话。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呢?这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教育机会。

提出冲突,询问想法,“平时妈妈都说,你吃多少自己决定,在学校老师说的和妈妈不一样,你觉得呢”——看看孩子是否可以区分“人”和“事”。

换位思考,帮助理解,“老师说不浪费粮食是对的,但吃饭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怎么可以做到不勉强全部吃完又不浪费粮食呢”——引导孩子发现解决方法。

最终,孩子自己就会想到,盛饭前提前和老师说少一点(或者让妈妈少准备一点),这些讨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它不在于孩子是否听我们或者听老师的话,而在于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解读问题,在理解他人的前提下孩子作出了自主选择,而不仅仅因为“他是老师”。

这样的讨论让孩子明白,不是只有选择A或者B,很多时候转机就在于选择C,从小培养“共赢”意识很关键。

这样的讨论也能发展孩子的同理心,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能拥有多元化价值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仅更能包容他人的想法,也会更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自己发声。

让孩子自发地明白对错,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懂得如何做选择,这样的孩子一定不是传统意义上“听话”的孩子,因为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说明解释,这样的教育一定不是最省心的。但从长远来看,对孩子是最有益的。

终有一天,他们需要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终有一天我们不能再做幕后那个遥控器了,早早让孩子抓住自己的人生方向盘,而不是永远让我们操控他们的人生。

孩子,有时你真的不需要“听话”!

(作者为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专家,著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