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是继2012年“九九重阳”正式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后的第6个法定重阳节。“敬老尊贤”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即便社会如何日新月异,孝道依旧是中华儿女血液中无法稀释的DNA。如今的重阳节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孝亲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敬老更是在老年人的身上发现智慧,传承精神。
民谚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明珠出在老蚌”等,都是说明老人智慧的珍贵。老人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是他们历经数十年沧桑和磨难得来的宝贵人生感悟,不懂得珍惜老人的智慧和运用老人的经验,将是无形而巨大的损失。
老年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福气。因为你不仅拥有全部生活经历,并且你又一次回归了孩子的纯真,能同时拥有这二者是无价的。康德说: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她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让我们学会感恩,践行爱老、敬老、尊老、孝老,一起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让每一个老年人都努力成为一枚不惧岁月侵袭的快乐的智慧果,薪火相传,活得越久,越美好!
当你老了,请活成一枚智慧果
我们通常认为老年意味着日落西山,江河日下。其实,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活出了“夕阳红”和“精气神”。如果你能够照顾好身体,老年时期可以成就你人生中的一段奇迹,因为你不仅拥有全部生活经历,并且你又一次回归了孩子的纯真,能同时拥有这二者是无价的。愿我们都能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把自己活成一枚不惧岁月侵袭的快乐的智慧果!
■ 胡杨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接到78岁老妈的微信语音。前几天她手机上不了网了,我问她修好了吧,她说:“你没看见我昨天都给你点赞了。”微信真是个好玩意,我常常从“微信运动”看儿子的动向,从“点赞”看老妈的心情。
今年9月我从昆明返程,顺便回了老家。前两天天热,有些累就没出门;后两天老家朋友请客吃饭,所以每次回家都请老妈喝一次咖啡的约定没能履行。没想,送我走的那天,老妈说了:“这次回来欠我一杯咖啡,下次回来记得补上。”原来老妈的脑子,清晰得很。
记得去年回老家,无意间发现了一家“咖啡博物馆”,环境优雅,咖啡正宗,这在漯河这样的小城市实属稀罕。有天中午老妈午睡,我睡不着,就骑共享单车去咖啡馆了。坐下来点一杯卡布奇诺,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慢慢读。此时老妈打电话了,她睡醒了。我说:“你打车过来吧。”
20分钟之后,老妈来到我面前。她见到我就说:“你爸让我坐公交,我才不听他的,出门打车,7块钱司机就把我送到这里了。”
那天我们在咖啡馆聊天,老妈一杯摩卡,我一杯卡布奇诺。老妈聊的都是那些我听过无数次的往事,她讲起来就像讲第一遍那样兴致勃勃,而我也时不时“挑点”小隐私发问,比如那个谁谁是不是暗恋你啊……
夕阳西下时,老爸打电话让我们回家吃饭,我俩这才起身,手拉手踏着夕阳往家走。这何尝不是一种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是龙应台写给她特殊的“女朋友”——患失智症20年的母亲美君的书信集,一经出版就打动了无数读者。书中她写到:“如果可以跟母亲做朋友,那真是福分。她不只是你妈,她有名有姓,她有性格,她有脾气,她有伤心的时候,她有她内在无可言说的欲望……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
对于这一点,我很是欣慰。因为我跟我老妈一直都是“女朋友”的关系,最好的那种。最重要的是,她78岁了,还依然健康美丽,让我这个做女儿的都忍不住“羡慕嫉妒恨”。
这次回家,老妈高兴地为我展示今夏买的三款连衣裙,我还在河堤上拍了她“潇洒走一回”的小视频。用风姿绰约来形容老妈,一点不为过。
而83岁的老父亲更是值得表扬。每天早晨5点去大学操场晨练 ,健步如飞。他说:“刚开始要慢走,越到后来越要快步,最后则是冲刺。”
记得有天早晨雨下得很大,老爸老妈还是打着伞出门锻炼了。吃完早饭,老爸又开始准备午饭的食材。我说:“老爸,咱们中午出去吃吧?”老爸说:“不出去,自己做。”
老爸有句口头禅:“小车不倒只管推!”到目前为止,节假日我们回家,都还是老爸下厨,老妈当小工。
在我们通常的认识里,老年意味着日落西山,江河日下,是与医院为伍,与疾病抗争,生活质量直线下降,给儿孙添麻烦甚至成为累赘……总之,晚景难免凄凉。
不可否认,在崇尚年轻的现代社会,老年人以及老年生活被边缘化和妖魔化了。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活出了“夕阳红”和“精气神”。像我老爸老妈这样的健康老人比比皆是。
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老年也是一种福气,老年更是一种智慧。
我一个退休的朋友坦言道:“青年时期乃至中年,我们就像是被荷尔蒙绑架了。无论你做什么,不知不觉中都被它驱使着。几乎没有人能超越荷尔蒙的驱使,而用清晰的视角看待自己和生活。绝大多数人都受困于其中。而当你老了,欲望渐渐减少,你才旁观者清了。此时你又一次成为一个孩童,这正是人生充实而美好的阶段。可惜很多人没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他们会觉得年老是种受罪。如果你能够照顾好身体,老年时期可以成就你人生中的一段奇迹,因为你不仅拥有全部生活经历,并且你又一次回归了孩子的纯真,能同时拥有这二者是无价的。”
康德说: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她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其实,每个人都活在走向衰老的路上。愿我们都能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把自己活成一枚不惧岁月侵袭的快乐的智慧果!
活得越久,越美好
修一和英子两位老人相识65年,结婚60年,他们相守一生,守着园子里的蔬菜和果实,劳作、耕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绝不找人代劳,在他们身上让人看到满满的生命活力与热情。家是他们夫妇最安心的地方,安守、安心、安静地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温柔地对待彼此。从能做的事情开始,一点一滴,孜孜不倦;积累时间,不紧不慢。在他们的人生里,埋首做事,坦诚待人,如此高龄却一直拥有做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他们做到了,活得越久,越美好。
■ 五瓣花
这个秋天的夜晚,我看了一部纪录片《人生果实》,看完之后,内心里满满都是如缀果实的甜香和圆满。这部纪录片追踪拍摄了一对老年夫妻的生活,可是从镜头中我丝毫没有感觉到晚景凄凉。他们相守一生,守着园子里的蔬菜和果实,劳作、耕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绝不找人代劳,在他们身上让人看到满满的生命活力与热情。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津端修一接受拍摄那一年90岁了,妻子津端英子87岁。他们晚年时居住在日本爱知县春日井市高藏寺新城,那个家是作为建筑师的津端修一在1975年设计修建的,拍摄此片时,这座只有一间大房子的原木小木屋已有40年历史。两位老人相识65年,结婚60年,一切都呈现出老老的却又生机勃勃的样子。
他们的园子里有70种蔬菜、50种水果、180棵树,樱桃树、核桃树、栗子树都是40年前栽种的,果子结了一年又一年,其余的柠檬、柑橘、牛油果等也都在各自成熟的季节挂果……
很难想象两位如此高龄的老人,不仅身体健康,不需要子女专门照顾,而且每天还要耕种、浇水、翻土、拔草、沤肥……管理这么大一片园子,可是老人乐呵呵地说:只要埋头去做,就能发现各种事情的精彩。
用最自然的方式生活,用最真诚的方式活着
在这个园子里有很多黄色的小牌子,上面写着——“竹笋你好”“报春草,是春天哦”;在小水缸旁写着 “小鸟用水”,还画着两只小鸟;樱桃树的牌子上画着英子的头像,既写了“樱桃树”也写了“英子”,也许日语里,“樱”和“英”也是同音?还有“紫薇红色花,敬请期待”,这些让人看到都会充满喜悦的牌子,就在园子里或插在土里,或挂在半空中。
两位老人在不同的季节收获不同的果实,吃不完的果子自制成果酱,英子会自制草莓松饼,烤巧克力蛋糕,煮桃子蜜饯,做布丁和樱桃酸奶,这些都是他们下午茶时光的甜品;每个月老人家会打年糕,然后送给高藏寺,还有朋友们。每一个自家打的年糕,送人时都会盖上孙子“花子”的印章——生活的仪式感,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满满地呈现。
每月取了修一的退休金,英子会去一家交往了40多年的蔬菜店买自己地里没种的蔬菜,在同一家鱼店买鱼,因为常年往来,她信任他们,会直接问:“这个是今天来的菜吗?”“这个是最新鲜的吗?”蔬菜店老板也会直接回答:“那是前天的货。”鱼店老板会说:“那个是人工养殖的,这个是最新鲜的。”
修一会在吃过那些食物三天后,给店主去信,并画上一些插画,一般会写上“很好吃”“加油”这样的话进行鼓励。这些书信的往来建立的就不再仅仅是信任了,更有随亲笔写下的字迹、小画寄出的感恩情谊。老先生每天都会写十封信,给那些未曾谋面却又相互影响的人。
用最自然的方式生活,用最真诚的方式活着,是贯穿他们一生的生活方式。
温柔地对待彼此,一生都保持着笑容和勤勉
老太太英子曾是一家有200年历史的酒铺的千金小姐,从年轻的时候就被教育作为女孩不能没有笑容,除了睡觉之外不能随便躺下,这些人生最初的教育让英子一生都保持着笑容和勤勉。
英子每天亲手给丈夫做食物,从早忙到晚,即使后背已经很驼了,即使每天的劳作很辛苦,可是她依然会在脸上一直挂着笑容。这对一生从未吵过架的夫妻,过着不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
表面上看,英子一生都在追随听从丈夫,但其实丈夫无论做什么,都会和妻子商量:“我这么做可以吗?”妻子总会说:“这是好事,去做吧。”就是这样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让他们在婚后一直无话不谈。
修一的头皮被树枝剐伤,英子给他轻轻擦药;修一的头发长了,英子跪在地上给他剪头发。英子给修一端上樱桃酸奶,拿了不锈钢勺子,又幡然醒悟,他只用木勺子,连说:“对不起。”然后去给他换了小木勺。
到了老年,英子觉得修一越来越好看。她说:“我爱你这种话,我是说不出口的。就想着尽量让他舒心吧。”于是在镜头里,英子总说:“丈夫好,我就好。”
即使是修一在2015年6月2号那天中午拔草之后再也没有醒来,英子也忍住泪,笑着和修一告别说:“我会努力活下去,你等我,等我生命到尽头化为骨灰时,我们一起周游南太平洋。一个人会很寂寞,但要好好地等着我。”
“家是生活的百宝箱”,家是修一和英子夫妇最安心的地方。安守、安心、安静地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温柔地对待彼此,也是他们两人健康长寿的秘诀吧。
平静充实地过好每一天,从能做的事情开始点滴积累
在那些平实的、看起来根本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的镜头里,就是在重复一天天的劳作,做饭、喝茶,看窗外的花,平静又充实送走每一天。
在修一和英子的人生里,埋首做事,坦诚待人。亲手给孙女制作大型娃娃屋,给家里的文件分类归档,季节变化时亲手糊窗户纸,物件坏了亲自修好它,他们一直过着低碳环保的生活。
老先生修一曾是广岛大学的教授,也是著名的建筑师,一直以来他都主张“城市需要森林”。即使年老了,也总有人找他做规划设计。在他去世前2个月,接受了佐贺县伊万里市精神病院山间疗养医院的邀请,为他们做了疗养院的规划设计图。这所疗养院的负责人给修一先生写信说,那些人都是在经济社会中,因为压力太大而精神失常的人,请修一先生助他们一臂之力。
修一在回信中写道:“我已经90岁了,此刻遇到了人生中最后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我拒绝一切谢礼和设计费用等,比起金钱,人更重要。请放心和我谈一切细节,一定会有好事情发生。”修一为这间疗养院设计了杂树林、四季水果田、手工活动中心……他希望这些人能从一件件手作之中,在与自然的纯粹接触中,重新找到自我。
修一先生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下:“从能做的事情开始,一点一滴,孜孜不倦;积累时间,不紧不慢。这对我来说,是一生一次幸福的工作。”
正是这些简单的人生信条,让他们如此高龄却一直拥有做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让他们的每一天,都在安心和宁静中度过。
老两口还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日语中“小春日和”是指“晚秋到初冬里阳光和煦的好天气”。
他们做到了,活得越久,越美好。
重阳节,是奶奶的生日也是祭日
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情有独钟的当属重阳节了。我从教十余载,每逢重阳,必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到敬老院奉献爱心,这样意义深远的应节教育不可或缺。重阳节那天是奶奶的生日,我喜欢看她在这一天绽放难得的笑容,宛若灿然盛开的菊花;重阳节也是奶奶的祭日,唯有此时,我才能真正理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楚和无奈。
■ 梅青
我独坐在靠窗的办公桌前,望着窗外花坛里盛开的菊花在秋风中吐香摇曳而心驰神往。对于菊花,我总有偏爱之情。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于菊花飘香的金秋十月,更重要的是因了菊花飘若浮云的独特风姿以及“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的可贵风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教室里传来的读书声将我陶醉于赏菊的思绪重新拖了回来。光顾着赏菊了,殊不知秋菊飘香重阳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悄然而降了。心中忽然就想起了那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诗句来。
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情有独钟的当属重阳节了。记得曾有过这样一条新闻:去年重阳节,某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年轻人并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虽然知道是重阳节,但不晓得还有“老人节”一说,至于老人节的内涵更无从得知。由此可见,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恰恰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实乃可悲。
我从教十余载,每逢重阳,必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到敬老院奉献爱心,这样意义深远的应节教育不可或缺。
我对重阳节情有独钟,其实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自打记事起,父母就不在身边,我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记忆里,奶奶对我最好了。虽说那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靠奶奶每天步履蹒跚地捡废品维持生活,但吃穿方面从没亏待过我。重阳节那天正是奶奶的生日,我喜欢看她在这一天绽放难得的笑容,宛若灿然盛开的菊花;我喜欢听她在这一天讲述自己的故事,充满曲折和苦难;我喜欢听她在这一天说出自己的愿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脚踏三轮车,拉上心爱的孙女捡“生活”。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平静的生活骤起波澜,一个重阳节的晚上,我高烧不退,这可急坏了奶奶。屋外秋雨淅沥,伸手不见五指,奶奶望着二十里外医院的方向,背起我就出了家门。一路上,感觉她十分吃力地摇摆在泥泞的山路上。就是那个重阳节的雨夜,意外发生了,一辆大货车在拐弯处刮倒了奶奶。当时就感觉她身体猛地一震,我就被她顺势撂到了地上,而她自己却滑进了深壑,再也没有爬上来。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好多年,每每忆起,我心里都会有不可言喻的隐痛。仿佛又看到了奶奶对我慈爱的微笑,我泪眼模糊,声音哽咽,“奶奶,孙女早就给你备好一辆脚踏三轮车了”。唯有此时,才能真正理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楚和无奈。
重阳节是奶奶的生日,也是她的祭日。每逢这一天,我都要登上那段吞噬奶奶生命的山路去祭拜亡灵,以示感恩及怀念。
一阵秋风掠过,满室的菊花馨香沁人心脾。下课的铃声响了,看着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脸,我心里默想:今年的重阳节,我要给孩子们好好讲一节有关“老人节”的课。教他们如何做人;学会感恩;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道理;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引导他们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